“慈善”校长刘功明:资助200多名孤困病儿 艰难支撑“文武”教育
刘功明教孩子习武
刘功明夫妻和受资助学生在一起
在博白县县郊北部南流江畔,有一座特殊的民办学校——博白县少林文武学校。在这里,不少学生是家庭困难的儿童、失去父母的孤儿以及智障儿童,他们来自博白县各个乡镇,有的甚至来自贵州、四川等地,在校长刘功明的资助下,得以在此学文习武,以另一种方式成长着,度过他们一生难忘的时光。
善举源自少年时期艰辛经历
1979年,刘功明出生于博白县大坝镇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因先天性失明,刘功明刚出生时右眼几乎看不见,左眼看到的也是重影。家贫且兄弟姐妹多,刘功明很早就辍学了,少年时期饱尝世间艰辛,深切感受了贫苦人家的辛酸,却也获得过别人帮助,这为他日后扶贫济困、帮助他人埋下了种子。
“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我,我12岁就开始背起蛇皮袋在乡村和城镇间行走,以拾破烂为生,也曾乞讨流浪过。”刘功明向记者回忆起自己的少年生活,后来,他还跟随一位浙江师傅学习弹棉被,直到1995年,人生才有了转机。
一次机缘巧合,到处流浪的刘功明进到河南登封少林寺武僧文武学校学习,苦练三年后,练就了一身过人的武功。学成的刘功明参加了第十一届香港国际武术节、第五届中韩魅力风采国际艺术展、海南国际旅游岛武术大赛等比赛,获得过多枚金牌;刘功明还进入了影视圈,参演了网络电影《乌笼院之英雄出少年》等影视作品,逐渐闯出了名堂,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武打演员。
“2011年,我决定回博白创办博白县少林文武学校,初衷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助人。”刘功明说,这个学校除了招收正常家庭的孩子外,还有不少是孤儿、智障儿以及贫困家庭的儿童,这些大都是刘功明走村串镇时发现并“特招”进来的,对他们减免部分费用甚至全免。
学校成为孤困病儿童的家
18日下午,在刘功明的引领下,记者来到博白县少林文武学校。学校主体是几间教室、一幢宿舍楼、一间餐厅、一个简易操场,办学条件比较简陋;同时,学生年龄不一,小的有七八岁,大的有十四五岁,遇到来访者学生都会主动问好。看到刘功明回来,孩子们蜂拥上来,称刘功明为“师傅”。
“学校教学范围涵盖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除了教授文化课之外,我还亲自教他们习武。”刘功明介绍,每天清晨5点半至6点半练武,白天上文化课,下午6点半至8点半又练武。
据了解,在校就读的学生有200多人,他们大部分来自普通家庭,有50多名学生比较特殊,他们有的以前在街头流浪无家可归,有的是因为家庭变故没了亲人,有的是智障儿童,刘功明发现后将他们带回学校,无偿提供食宿、日用品等,教他们练武习文。这部分学生,刘功明少的资助一两年,多的已经连续资助四五年。刘功明的妻子王金芝拿来一份学校历年来资助名单,上面详细列出了受资助儿童的名字、年份、金额等信息。自建校以来,刘功明共资助过的孤困病儿达到200多人。
学校成了这部分儿童温暖的家。来自亚山镇民新村的黄仕兴父母早已不在人世,2011年7岁的他在街头垃圾堆里拣食,衣着破烂,浑身脏兮兮的,正好被外出招生的刘功明发现,便将其带回学校,到今年已经读初一。“在学校这里有家的感觉,师傅就像家人一样关心我。”黄仕兴对记者说。在学校,很多受资助的孩子与黄仕兴有类似经历。平常,刘功明吃住都是在学校,办公室也是他的住所,逢年过节刘功明一家也是跟这群孩子一起过。
“刘校长开办这所学校其实就是做慈善。”学校老师葛素娟对记者说,学校无偿帮助了很多有各种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刘功明为孩子操碎了心,学生从这所学校毕业后他还四处奔走为他们寻找新的接收学校,是当之无愧的“慈善”校长。
学校难以维持,期盼各界支持
眼下,刘功明的文武学校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现在,学校入不敷出,在艰难支撑着。”王金芝介绍,为了节约费用,学校没有聘请专门的校长,刘功明负责招生等对外事务,王金芝负责办公室、财务以及后勤等事务。
据了解,当前学校主要收入来自学生缴纳的费用,以及民办学校享受国家政策范围内的相关补助,由于资助学生较多,这些收入仅杯水车薪,现在是靠借钱维持着。
王金芝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在校学生200多人,其中,资助42人。正常学生每人一个学期交费3450元,一年接近7000元,这也是维持一名学生在校的基本费用。资助学生的费用需要学校负责,每年要掏二三十万元,此外,还要支付教职工工资,资金缺口比较大。
往年,每年的资金缺口基本上靠刘功明去参加各种商业演出和社会上爱心企业资助填补,然而,今年以来,这两部分资金来源减少了,只能靠刘功明从亲朋好友处借钱维持学校运转,教职工选择在这里坚守,很大程度出于对这些资助儿童的关爱。为了节约开支,刘功明经常到博白县城“溜达”,看街头巷尾哪里有别人家装修丢弃的木质材料,他都会捡回来给烧锅炉。
刘功明原本计划今年秋季停办学校,但是想到停办后,资助的这部分孩子怎么安排,他们有可能又重新流落街头。看着孩子们在学校开心的生活,刘功明硬是坚持,今年秋季学期继续开学,“现在是走一步,算一步,不知道能撑多久。如果实在这里办不下去了,就把学校迁回老家,那有免费的场地。”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企业、人士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让我们度过这个难关把学校继续办下去。”刘功明夫妇表达了未来的期望。(记者 温驷昌)
新闻推荐
学生在横幅上签名。本报博白讯为认真贯彻落实博白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博白县关于严格管控中小学携带手机及电子产品进校园...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