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自磨粉, 凭啥香飘半世纪
每一碗美食都从这块用了50年的砧板上留下香味。
冯光标老人(中)讲述自磨粉的创业史。
梁冰雪传承了自磨粉的手艺。
在博白县浪平镇充粟村一个三岔路口,有一家没挂有招牌却名声在外的自磨粉饮食店,店主每天利用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自磨粉供不应求,吸引了附近乡镇乃至县城的食客前来消费。而一块有50年历史的椭圆形木砧板,每一碗美食都从这块砧板上留下香味。
1 闻香而来,粉店已开了50多年
日前,记者在浪平镇采访时,慕名来到充粟村这家没有招牌,人们却闻香而来的饮食店。只见一间小屋屋檐突出,屋子里面被柴火熏得黑黑的;而屋子里,摆放的桌子也很简单,却不时有食客前来吃粉。旁边的村民说,这就是声名远扬的“充粟自磨粉店”。
走进小店,一个年轻的妇女正在忙碌着,只见她动作熟练拿开用白纱布包住的自磨粉,拿出一大片细腻光滑的粉,用花生油匀一下,然后放在一块已经显得有些陈旧的椭圆形木砧板上切几下,装好在一个大碗里,随后问客人要加什么菜,把客人需要的菜放上,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有食客悄悄说,粉好吃与这块木砧板不无关系。记者问店主,这块木砧板是什么材料的,她笑而不语。
卖粉的年轻妇女叫梁冰雪,她说这个粉店现在是由她夫妻俩一起经营,这粉店原来是她丈夫冯靖风的爷爷经营的,这些年爷爷年纪大了,就交给他们年青人来做了。从爷爷在这里经营粉店算起,这个店已经开有50多年时间了。
2 每一道工序都有时间的沉淀
梁冰雪说,他们一直按照爷爷传授的制作自磨粉的办法来经营粉店,虽然时间在变,但是原汁原味的好味道一直没变,所以一直吸引很多食客前来。
当问及这个饮食店的石磨粉有什么特色时,梁冰雪说有两个关键的地方,一个是用油,用的花生油是经过10多个小时熬煮,用熬干水分香醇的花生油涂抹在石磨粉上,保证石磨粉嫩滑、味香;另外一个就是自磨粉是用清澈甘甜的山泉浸泡过的上等大米,用石磨反复研磨出来米浆,经过传统工艺用柴火蒸汽慢火蒸熟的米粉,色泽纯白油亮,品质细腻,鲜嫩,口感非常好,浇上配料,吃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这家自磨粉饮食店,每天制作石磨粉15公斤~25公斤,最多就是50公斤,基本上都是每天中午就把石磨粉卖完了。
“既然那么多人喜欢吃石磨粉,为什么不多做点?”梁冰雪说,为了保证石磨粉的原汁原味,都是人工操作,现蒸现卖,需要花很多时间。他们夫妻俩每天都是凌晨3时起来磨粉,磨几个小时粉,然后才分工去蒸粉,准备配菜,如扣肉、牛腩、牛肉、猪肉、鸡蛋等。有时候遇到节假日,知道吃粉的人多,他们还要干通宵。以前没有用改装的机器磨粉的时候,他们用力推石磨,就是磨粉都要花一天时间,现在用上了电器改装过的石磨,磨粉的速度快很多了。
3 老物件见证美食的传承与坚守
粉店创始人是冯靖风的爷爷冯光标,他今年已经90岁了。冯光标老人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1953年从部队复员退伍之后,在村里当过民兵。后来修建充粟水库,冯光标看到有很多人参加劳动,需要吃的东西,他就在村里的路边开个小店,刚开始是卖粥,后来根据客人的需要就做自磨粉卖。他去过朝鲜战场,也品尝过一些外地的美食,肯花心思琢磨,由于诚信经营,卖出自磨粉的分量足,味道好,很快这个充粟自磨粉就声名在外了。多年来,冯光标一直在这个三岔路口的小店里经营自磨粉,一晃就过了几十年。而充粟自磨粉这个牌子,也带动了家里的孩子来参与。像冯光标的小儿子一家,现在就在附近的双凤镇开有自磨粉分店,生意相当不错。
梁冰雪说,爷爷年纪大了,前几年就把这家自磨粉的小店交给他们夫妻俩来经营了,希望他们好好把这个充粟自磨粉的手艺和诚信的口碑传承下去。现在小店里磨粉的研磨和切粉、菜的木砧板,都是50年前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就像一位忠实的卫士,一直陪伴着他们,是见证他们家自磨粉50多年来深受食客喜欢和关注的“传家宝”,对他们家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博白讯“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初心就是必须担当如铁、奉献如常,面对违纪违法行为敢动真碰硬,面对硬仗迎难而上,当好党和人...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