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铁娘子”闯出一片天

玉林日报 2019-07-15 06:58 大字

朱海英(右三)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把凤梨产业越做越大。 (本报记者 张翔 摄)

●人物小档案:朱海英

1974年,她出生于博白县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在博白商界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她成为博白赫赫有名的巾帼女杰。如今的她拥有博白县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博白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广西博农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头衔和荣誉。她的人生格言是:选择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格局。所以她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去奉献,勇于进取。

推销家乡土特产

在博白县城锦绣东路,有一家几乎集齐博白所有特产的博白客嘉源特产店。该店采用线上线下销售的模式,让身在他乡的博白人也能品尝到正宗的家乡特产,如空心菜、桂圆、荔枝、菠萝蜜、黄瓜皮、芋苗、麻竹笋、百香果、蕃石榴、火龙果、甘蔗……

据了解,博白客嘉源特产店为博白县青企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的形象店,公司由多位博白青年企业家协会优秀会员、农村农产品创业青年集资成立,他们在团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投身农村建设,扎扎实实做农业,把博白的土特产做强做大,并通过网络和电商平台推向世界。

牵头组建这个形象店的,正是博白县青企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海英。这是朱海英钟情家乡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实践行动。

1974年出生于博白县城厢镇农村的朱海英,从小养成了勤劳、刻苦与俭朴的好作风。家里母亲长年有病,兄弟姐妹又多,她是老大,她早早就帮父亲干了很多活,就连学开三轮车、修车等这些活,她也干得有模有样,因为太能干了,私下里同学们还封她一个“铁娘子”的外号。

白手起家,闯荡商海

说起朱海英的创业故事,颇为励志。

朱海英初中毕业后进入工厂上班,1995年下岗后下海经商。夫妻俩拿出仅有的300多元创立宏发综合商行,零售批发糖烟酒日杂用品副食品。受当军人的父亲影响,朱海英做人很正直、经商讲诚信,不卖假烟假酒,在1996年她接到了第一个品牌漓泉啤酒的代理权。为了把啤酒生意做好,1997年她在怀孕7个月的时候,还坚持每天踩着三轮车送货。有一次送货途中,脚打滑,啤酒压在肚子上,把旁边的人都吓怕了。生孩子那天的中午,她还出去送货。就是凭着这样的拼劲,她销售啤酒最多的一天有800多件。

在2009年国家实施《食品安全法》之前,朱海英发现糖烟酒日杂用品副食品有太多的三无、假冒伪劣产品,都直接与进货渠道有关。于是,夫妻俩决定开公司,以经营快消品、饮料、酒为主,直接与厂家对接。此时的她,以信誉、能力和占有的市场份额,拿下了20多个品牌的经销权。目前公司资产价值3000多万元,年销售额超亿元,解决当地160多位农村青壮年、城镇下岗职工、低保户就业问题,造福了一方百姓。

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经济实力的加强,朱海英又看上了酒店连锁店的商机,并于2013年投资800多万元,建立广西博白县英华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博白引进第一家全国7天连锁酒店,打破单体店乱涨价的现象,促进博白的酒店餐饮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她个人也获推举为博白餐饮协会副会长。

转型农业,绘就美景

2015年,朱海英与央企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合作,发展民族产业,普及健康生活。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她成为国家认可的中级中医体质养生师,帮助1000多人从生病、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

2016年,朱海英到欧洲国家旅游,看到一个农民可以利用机械化耕种土地养活130多个工人,于是她对农业产业产生了兴趣。回到博白,她便开始物色适合做农业生态园的地方。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海英认识了一位从事凤梨种植的老总,了解到凤梨的作用很大,还可以做循环产业链,在到云南西双版纳参观考察之后,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决心在博白种植凤梨,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

为此,朱海英把酒店和快消品店的生意交给丈夫管理,她把精力用在了种植凤梨的事业上。凭着一股热情和闯劲,2018年,朱海英联合博白优秀企业家,组建成立广西博农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打造博白扶贫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构建以凤梨循环农业经济产融结合为主,观光旅游+养殖+休闲娱乐、健康养生、客家特色文化民宿、环保农庄、农业培训孵化园为辅的广西现代农业凤梨产业示范基地。公司以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凤梨循环种植经济体系,计划用3-5年时间,在博白县推广种植凤梨20万亩,带动2万个家庭种植凤梨,扶持2万个贫困家庭致富。

这个客家女子,为建设家乡绽放着最美的芳华!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