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中有三宝 经久弥厚重

玉林日报 2019-01-28 07:01 大字

博白县中学(简称博中)素有白州文化摇篮之称,从1942年起至今已走过95年光辉历程。95年前,它的前身是环玉书院和县立高小。在近百年的风雨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2003年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斐然的办学成绩,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博中赢得了广泛声誉。其中重要的文化元素 历史性地标建筑物,被人们誉为博中“三宝”,分别是字祖庙、老校门、陶公亭。

字祖庙,坐落博中内操场顶部左侧,1985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祖庙又名仓沮阁,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系知县顾思仁、教谕林嘉澍、训导刘声暨博白乡民,为纪念我国文字创始人仓颉、沮诵而集资兴建。底层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138平方米,设二层楼,第二层之上再设屋顶,屋顶为四角形榄尖状,顶面形成倾斜度极陡的流线形大三角,脊棱上塑有雄狮龙首,末稍向上翘,如翼飞起。此庙造型古朴,具有我国南方庭园亭阁建筑独特风格,精巧工致,气势雄伟,光彩夺目,极为壮观,是博白县独有的极具纪念意义的古建筑物。

清光绪一朝,那时的博白,生产力水平不高,民众受教育程度低,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地方官与民众认为只有通过发展教育才能改变命运,要发展教育必须从崇尚文化,重视文字语言学习,于是便有了字祖庙的诞生。在一百多年来,从环玉书院始,到现在的博中,崇文思想激励了无数莘莘学子发奋读书。

老校门,博中大门一进即可见,也是博中虚实并见的二重门。两边门柱上书对联式语句:桂南革命摇篮,白州文化先锋。白底红字,熠熠耀眼。

博中钟灵毓秀,一方水土培育出一方人,是革命摇篮、文化先锋,名副其实,已镌刻在博白教育发展史册中!

陶公亭,是博白人民于1946年对博白新教育的开拓者陶生熙先生的表彰而在博中校园内建造的,后因校园重新规划而拆去,博中七十五周年校庆之际重建。亭上匾额“陶公亭”三字为广西教育名家高福桂先生所题。

陶生熙(1872年~1948年),字伯明,祖居广西博白宁潭乡杨青村,后定居城厢乡江南村,清末秀才。后毕业于广西官立师范学堂。民国初年他曾在广博学堂、开国小学、县立高小(博中前身)任教。曾任博白劝学所所长,创办了一批小学和高小。他采用大力发展高小的办法来推动小学发展,进而在发展高小的基础上,创办初级中学。劝学所改为教育局后,他担任局长,热心推行平民教育,在县城和城厢农村创办多所平民夜校。1924年春创办博白县立初中。1927年他把女子小学并入博白初中师范班,县立高小和博白初中相继招收女生入学,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例。他创办的《博白教育》,为博白县最早的教育刊物。1931年后他到广东遂溪、宝安县任教育局长,1936年再回博白中学任教并当选为博白教育会会长,直至1948年11月去世。

新闻推荐

网传博白一老人被儿子活埋? 博白东平镇政府:邻里土地纠纷 双方已道歉和解

25日,博白县的一对夫妻活埋父亲的一段10秒的视频,在不少微信群和朋友圈疯传。据网友称,事情发生在博白县东平镇塘龙村。记者...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