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斌:甘当竹农的“义务经纪人”

玉林晚报 2018-02-05 13:18 大字

张斌(右)深入麻竹加工场了解竹笋加工和销售情况为了指导竹农科学管理麻竹,他冒着酷热天气和蚊虫的叮咬,钻进密密匝匝的竹林里;为了帮助竹农破解麻竹加工、储藏等难题,他邀请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为了提振竹农的种植信心,他甘当义务经纪人,为竹农牵线搭桥,开拓市场……

他叫张斌,博白县浪平镇浪平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张斌全身心奔忙于***第一线,使麻竹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浪平村成为广西最大麻竹生产基地。

立足村情,引导竹农抱团闯市场

浪平村属于“十三五”时期的贫困村,山多田少,群众收入低。驻村后,张斌迅速转换角色,深入村屯,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发现种植麻竹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村部分村民从2000年开始就从广东等地引进麻竹种植,然而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加工环节跟不上,市场信息不畅,眼看着漫山遍野的鲜笋变成老竹,竹农心急如焚,信心受挫。

“当务之急是开拓市场,增强竹农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提振竹农的信心。”张斌结合麻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引导种植大户牵头发起,成立了鸿和麻竹专业合作社,动员村里20多户竹农加入合作社,抱团闯市场,同时鼓励种植大户扩大加工规模,为竹农提供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并让利扶持竹农。

甘当“义务经纪人”,为竹农找订单

随着麻竹产业的发展,当地自发形成了一支麻竹经纪人队伍,这些经纪人成了麻竹外销的一支市场营销中介力量,促进了该村麻竹的销售。在麻竹收获旺季,张斌还亲自出马,四处奔走,多方联系玉林、钦州、北海等地老板前来收购鲜笋,落实订单,竹农称他是村里的“义务经纪人”。

2017年5月2日至5月5日,自治区举办“2017工业信息展(第一书记展)”,张斌觉得这是一个推广浪平村麻竹的好机会,于是组织笋干、酸笋、笋丝、笋片等系列麻竹产品参展。展出期间,浪平村麻竹获得了数额可观的意向订单。

为了帮助麻竹加工户打开市场,张斌利用各种渠道了解市场信息,他发现南宁、贵州等地的客商对博白麻竹很感兴趣,于是带领麻竹加工户前往考察了解市场,增强加工户的信心,大胆收购加工。同时,经他牵线促成,麻竹加工大户与南宁多个大宗商品销售平台建立稳定供销合作关系。他还通过桂果果电商平台,帮助村里的麻竹加工户宣传推广销售笋干等产品。2017年外销鲜笋200多吨,主要销往玉林市北海市等地,仅生鲜笋一项产值超过200万元。

做强麻竹产业,带富一方

如今,浪平村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户种植麻竹,种植面积近7000亩,2017年麻竹产业总产值近10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麻竹种植大户梁开勇还开办了麻竹笋加工场,每年可以加工25万公斤竹笋,主要加工酸笋、笋丝、笋干,他的笋丝、笋干畅销南宁、北海以及广东等地。

“有一段时间,竹笋生意不景气,竹农很焦急,张书记几乎每天都要往加工场跑,了解生产和销售情况,提供市场信息,打开销售渠道。”梁开勇说。

麻竹产业的发展,惠及全村贫困户。每逢麻竹笋上市季节,前来鸿和麻竹合作社帮忙收割竹笋的村民一季可挣6000多元,获得可观的收入。2017年全村有33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减贫率44%。

(记者张武军)

新闻推荐

博白爱心驿站24小时服务

随着春运开始,博白县公安局交管大队联合该县总工会、当地驾校交通安全志愿者以“平安春运,交警同行”为主题的春运系列活动也随之展开,博白县3个春运执勤服务点暨“冬日暖阳”爱心驿站正式启动。博...

博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博白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