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未命名40

玉林晚报 2018-02-03 00:00 大字

“很小的时候,邻居们总是跟我开玩笑,告诉我有两个爸,两个妈。当时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村里的人都这么说,因为我的养父母对我都很好,我一直不相信我是抱养的。”邓凤丽回忆道,为此,邓凤丽多次向养母问起自己的身世。拗不过邓凤丽,养母只好告知她身世实情,并向她回忆起邓凤丽长大过程中的故事。

由于抱养回来的邓凤丽尚未断奶,刚好邻居婶婶正处哺乳期,

邓凤丽的养母只能求助婶婶帮忙喂养。抱养之初,邓凤丽身上长了很多疱疹,其中一个已经长了大脓包。由于当时农村医疗条件有限,养父母一直也没能找到好的医治方法。一天晚上,邓凤丽的养父母到村里看电影,便将熟睡的邓凤丽放在家中。养父母回来后发现,原本在床上的邓凤丽已经滚落到床脚下,头正好磕在了用于垫床的水泥砖上,而头上的大脓包被磕破了。

“大脓包被磕破后,我的病莫名其妙就好了。”说起关于自己身世的小插曲,邓凤丽一脸幸福感,这是养母给她保留下的一段美好记忆,她倍感珍惜。自从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家里人也从不忌讳说起这个事,养母也时常拿出当初裹在邓凤丽身上的小被子给她看,并将它小心翼翼存放起来。邓凤丽也打开了心扉,接受了自己“有两个爸,两个妈”的事实。一家人并未因此而影响彼此的感情,反而萌生了有机会时为邓凤丽寻找亲人的想法。

今年已经26岁的邓凤丽与养父母住在博白县水鸣镇新和村,家中还有两个哥哥。对于自己的出生日期,邓凤丽的养父母告诉她称,“1992年农历八月初二。”这是当年抱养她到家里时,其亲生父母在一个信封内的一张白纸里写下的。邓凤丽告诉记者,当年,养父母生育了两个儿子后,因为养母进行了结扎致无法再生育,所以一心想抱养一个女

孩进行抚养。1992年农历八月十七日,邓凤丽的养母在去博白县城的路上,听闻有户人家想将刚出生的女儿送人抚养。一心想抱养孩子的养母便与“介绍人”来到了博白县西城车站附近一处房子门外,“随后便有人将孩子从房间里抱出来,把孩子交给了我的养母。”邓凤丽说道。

“我当时被放在一个纸箱内,当时裹在我身上的被子现在还放

在家里。”邓凤丽介绍,养母告诉她,当时箱子里除了一张写着邓凤丽的出生日期的条子外,还留有个红包,里面放着10元。养母从中抽了2元给介绍人;邓凤丽身上裹着当时流行的牡丹花(或百合花)被子,就这样刚刚出生10多天的邓凤丽随着养父母来到了如今的家中,一直生活到现在。

90后博白女孩寻亲:

只想知道亲人过得怎么样

年味渐浓,打小就知道自己是被抱养的博白女孩邓凤丽,对流着同一血脉的亲生父母产生了深深的牵挂:“不要求他们与我相认,只想知道我有多少兄弟姐妹,他们过得怎么样?”2月1日,已经成年的邓凤丽找到晚报记者,吐露了自己想寻亲的心声。

2014年,邓凤丽的养父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找到了当初介绍抱养邓凤丽的“介绍人”,“介绍人”听闻邓凤丽一家人为邓凤丽寻亲的想法后,也积极回忆当年的情况,但是因为年代久远,且城市变化较大,已经无法准确记清送养人家的相关信息。凭着模糊的记忆,邓凤丽的养母跟随“介绍人”来到了一户曾经送养过孩子的人家,但是由于邓凤丽的出生日期与之对不上,“相认”事宜只能随之不了了之。

“我只想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邓凤丽坦露了自己的心声。在养父母家过得十分幸福还要寻找亲生父母,免不了有人对其家人寻亲的动机产生质疑,邓凤丽告知记者,这是血脉相连的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说不清道不明,没有相同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的:“这是农村人很质朴的想法,相认了,可以当个亲戚逢年过节走动一下,即使不相认,我也想知道亲人家住在哪,家里有多少兄弟姐妹,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如今,邓凤丽一家人并没有放弃继续帮助邓凤丽寻找亲生父母的下落,希望通过晚报让更多的知情人能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让邓凤丽早日与自己亲生父母相认。

(记者黄清)

养父母坦诚告知身世,萌生为其寻亲念头

曾寻亲但无果,

女孩望知情人给予帮助

邓凤丽想知道亲生父母是谁

新闻推荐

主题朗读比赛

日前,博白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举办“不忘初心跟党走,砥砺奋进共筑中国梦”朗读比赛,共62名选手参加了朗读比赛。选手们用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感情阐述了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用鲜活的事例...

博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博白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