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原来剪纸可以这么美 痴迷剪纸的陈海英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希望带动更多人爱剪纸、玩剪纸,把国粹发扬光大

玉林晚报 2018-01-22 15:14 大字

陈海英的剪纸作品《迎》。陈海英的剪纸作品《春》。陈海英(左)与东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丽伟合影。1月21日上午,市图书馆一楼展厅,为期10天的“巧剪玲珑、薪脉相承”陈海英个人剪纸艺术首展开展,《喜迎新春》《先师孔子像》等76幅极具观赏性的剪纸作品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提起剪纸,不少市民的脑海里想必浮现起这样的画面:几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戴着老花镜、手持剪刀,坐在步行街旁,埋头剪出一幅幅精美的剪纸图案。而陈海英,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中年女教师,从小爱剪纸,成年后拜师学艺、潜心修学,痴迷中,她剪出了一片美丽新世界。

剪纸作品给人艺术享受

在展厅记者看到,陈海英的76幅剪纸艺术作品大致分为四个主题:传统艺术剪纸、佛教艺术剪纸、东巴文字与图案相结合艺术剪纸、现代艺术剪纸。

农历新年临近,陈海英不久前完成的《喜》《迎》《新》《春》四幅剪纸作品给人带来一种喜感,作品以“喜迎新春”四字为主体轮廓,字里加入梅花、鲤鱼、富贵竹等寓意吉祥、富贵的精美图案,给人美的享受;而年轻人喜欢的人物、景物或是生活情境等,陈海英也以剪纸艺术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最让陈海英自豪的是,通过一次云南丽江之旅,她领略到了丽江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魅力,经向东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丽伟学习后,她独创出一种以东巴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的剪纸艺术。

“每幅作品所花时间不同,要看线条、水纹的复杂程度来决定。”陈海英说,像《喜》《迎》《新》《春》这四幅作品,因为要剪的线条多且复杂,因此,每幅作品都花上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

陈海英告诉记者,由于要上班,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作品用时少则几天、长则一年多,凝聚了不少心血,每一件作品如同自己心爱的孩子,是她近十余年来的匠心之作。

一朝入门从此痴迷剪纸

陈海英在玉州区教育系统上班,博白客家人,老家在福绵,其祖辈皆以手艺持家立业,父亲陈德清是远近闻名的福绵成衣创始人之一。祖辈潜心手工艺创作的匠心精神,对陈海英在剪纸艺术道路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启发与帮助。

“小时候,爸爸做成衣生意,我帮忙缝钮扣,缝补多了手就巧了。”陈海英回忆说,小学时一发小家80多岁的奶奶,剪纸剪得很好,她看了特羡慕,一直想学,但老人家只教本家人,不传外人,她只好自己在家瞎剪,这

算是她开始接触剪纸吧。此后,剪纸成了陈海英的一种爱好,一直伴随着她成长。“真正开始痴迷剪纸大约是在2007年。”陈海英说,当时,女儿买了一套十二生肖图案回来,她觉得特别好玩,每天都剪,便慢慢地迷上了剪纸。然后,买书、上网查阅图片,跟着剪,但这样容易走进“死胡同”:只会从网上找图或根据图案剪,没有自己的原创作品。后来,机缘巧合,她认识了福建省剪纸协会副秘书长沈亚丁先生,并拜入门下潜心学习。“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一朝入门,她就从此痴迷、执着。

“虽然师父远在厦门,但他通过网络、视频、微信等方式对我加以指导。”陈海英说,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她进步非常快,尤其是创作、构图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带动更多人把国粹发扬光大

在日常生活中,陈海英的巧手简直停不下来,无论是下了班还是户外活动,她总是随手携带剪刀和纸张,看到什么,就想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执着,用她的话来说,“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我只要认准了剪纸,就会一直剪下去。”陈海英说,这源自于父亲的匠心精神,因此,筹备大半年时间举办这次剪纸艺术展,在和大家分享她的作品之余,更是要把父亲的匠心精神传承下去。

“以前,我的心有点急躁,但剪纸让我变了很多。”陈海英说,因为剪纸一剪就是几个小时,她发现自己的心能够静下来。而现代人尤其是结了婚的女性,买菜、煮饭、接送孩子上学,生活节奏快、心浮气躁,慢慢迷失了自我,如果她们也能够爱上剪纸,会慢慢发现里面的乐趣。

剪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位列中国十大国粹第九位,南方派代表为湖北、广东、福建等,而广西却榜上无名。陈海英表示,她希望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爱剪纸、玩剪纸。此外,她还有一个心愿,希望把剪纸带进课堂,将传统文化与剪纸相结合,不遗余力地教孩子们玩剪纸,一起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多次乱摆卖不听劝阻 父子俩刺伤城管人员

本报讯(记者覃宏玲通讯员陈丽玲)1月16日上午10时许,青秀区城管执法人员在仙葫盘古通泰路口执法时,遭遇两名占道经营的摊贩暴力抗法,其中一人被刺伤背部,一人被打伤面部。两名摊贩作案后迅速逃离现场。...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