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烛光讲台上的“妈妈”
有这样一群山区农村孩子,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只能留守在家里,与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每年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有一位女教师坚守山区教学点,把自己班里的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用青春和热血凝结成一支蜡烛,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用“临时妈妈”的母爱精心呵护每一个留守儿童。她,就是博白县旺茂镇珠华角教学点秦桂兰老师。
无怨无悔独自坚守在山区教学点
博白县旺茂镇三清村珠华角教学点是当地最为边远的教学点之一,四周群山环抱,一条绵延的通村公路是村民与山外联系的唯一通道,该教学点只有一个教学班,十多个学生,但同时并存着三个年级,而秦桂兰就是唯一坚守在这里的老师。
今年41岁的秦桂兰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小时候,她跟着大哥大姐到学校,看到老师站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给学生讲课的情景,她感受到老师是受人尊敬的崇高职业。1993年,秦桂兰走进了博白县旺茂镇三清村珠华角教学点,当上了一名代课老师。
山区学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教学设备落后。但为了让更多山区孩子改变自己的命运,秦桂兰吃着清淡饭菜,穿着朴素衣服,住着简陋土房,始终坚守在三清村珠华角这个教学点。寒来暑往,春华秋实,学校的教室从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再到现在的混凝土房,教学点一天天变好,而曾经跟她同事的教师都因工资低、条件艰苦而纷纷调离或下海经商,新调进的老师也都很快选择了离去。到2005年时珠华角教学点只剩下秦桂兰一个老师了。本着就近入学的原则,学校必须有1到6年级,所以教学点经常隔年招生。为了管理方便,秦桂兰把全校学生分成三个年级,承担着学生在校的所有教学和生活保障工作。
山里孩子一双双求知的眼睛,让秦桂兰舍不得离开,一直坚守在这个教学点教学。别人说她傻,她反驳的理由很简单:越是落后的农村越需要知识的传播,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山区孩子改变自己的命运。秦桂兰说:“我的根在山区,为了山里孩子的梦想,付出多少,我都愿意!”
留守儿童的“临时妈妈”
博白县旺茂镇三清村珠华角教学点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所以他们缺少母爱和家庭的温暖。为了培养和关爱这些留守学生,让他们开心快乐成长,秦桂兰在当好老师这主角的同时,也积极当好留守儿童的“临时妈妈”,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的温暖,也能拥有妈妈一般的真爱。
学生们都是早上就带好饭菜到学校吃中餐,菜大多数以萝卜干、咸菜为主,秦桂兰感到很心酸,她告诉学生,可以从家里带些鸡蛋、青菜之类的食物来学校,到老师家的厨房煮。秦桂兰还经常多煮一些肉菜,拿到教室挨个分给学生。
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秦桂兰常常帮学生修剪指甲,买些头饰品帮小女孩扎头发,把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她们开心。平时不定时对后进学生及时辅导,让他们信心十足地向前冲。学生小泉性格内向,不愿与同学交流,作业也无法按时完成。秦桂兰家访后得知,他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又在镇上做清洁工,他跟伯母一起生活,伯母也到当地一家罐头厂打工,每天早上6时就去上班,晚上6时才回来。小泉的生活没人照顾,经常吃冷饭或没有菜的白饭。秦桂兰了解后很心疼他,隔三差五地煮些鸡蛋,塞到他手里。家里杀鸡宰鸭的时候,常请他一起吃饭一起谈心,平时常常买些学习用品送给他,每天放学后都辅导他做作业。慢慢地,小泉学习主动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秦桂兰每周都带领学生到留守儿童家中帮助做家务,收拾房间,和他们一起聚餐,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帮助空巢老人打扫卫生等,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
秦桂兰先后被评为博白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旺茂镇党委、政府和镇中心小学的领导经常去看望秦桂兰和学生们,秦桂兰总是说:“有各级党委政府和镇中心小学的支持,为了山里孩子的未来,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新闻推荐
11月2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龙港新区国地税跨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在合浦县国税局召开,博白、合浦两县国地税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并签订合作协议。会上,两县四部门的领导根据各自优势和职能,就如何加强跨区域...
博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博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