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林日报》出发 我的人生亮丽起来
2001年冬天,乡村的夜静悄悄的。一阵阵寒风呼啸着掠过田野,掠过野草丛生的坡地,掠过高高的校园围墙,穿过一栋旧楼的窗户缝隙,野蛮地吹打着一个在书桌上伏案书写的女子的身躯。书桌旁边的一张小床上,一个约摸6岁的小女孩正在睡觉。
多年以后,这样的情景依然深刻在我记忆的长河里。那时候的我,挫败迷茫,看不到未来。幸运的是,上帝在关闭一扇窗户的同时,也为我打开了《玉林日报》这扇门。从那个冬天开始,从那样的夜晚开始,从乡村校园出发,我开始拿起笔在方格稿纸上耕耘少年时的梦想,与生活抗争。自此,夜半孤独静坐时,我的眼前不再是无边的恐惧与悲愁,视野开始高远辽阔,仿佛面对的是丰富多彩的广袤景观,来自心灵深处的灵感精灵在召唤着我。每天,我把一篇篇或散文或思想随笔或教育评论或新闻稿件写下来,寄往《玉林日报》。每当看到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上刊登了我的文章时,那一刻,我心底所有的怨愤,甚至心比天高的欲望全都悄然退去,宁静、富足便会从我的内心涌出。
白天上课,晚上写作;平时工作,周末写作 这是我,一个乡村教师的生活日常。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10多年。写、写、写……从年轻写到中年,从冬天写到春天,一路写来,我的人生开始变得缤纷亮丽起来。2015年,凭着扎实的写作功底,我从乡镇初中调到北流市教育局工作,从事材料撰写、教育宣传等工作。虽然每天工作繁忙,但我多年来养成的写作习惯未变,我心田里的那棵写作之树依然葱葱茏茏,生机勃勃。每个周末,当黎明的微光照进窗台,我已伏案思考,在电脑上敲下一行行文字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少年时的作家梦与记者梦,经过我多年来坚持笔耕不辍,终于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圆梦了。2013年,我当选为北流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2015年,我成功加入广西作协,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作家了。我虽然没能在新闻行业从事真正的记者工作,但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及地方教育系统宣传工作者,通过深入现场采写发表大量的新闻作品,讴歌教育战线上的优秀典型人物,为教育事业鼓与呼,向社会全方位展示地方教育发展新图景,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上的记者了吧。翻开厚厚的写作记事本,从2001年发表在“道德论坛”栏目上的短论《给紧张的生活松弦》,到2011年发表在“万花楼”版的随笔《难堪的一件小事》,再到2013年发表在“教育园地”版的教育评论《孩子的成材,我们要慢慢等》……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我在《玉林日报》上发表了30多篇杂文、散文等文学作品,发表了400多篇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作品,连续多年获得《玉林日报》十佳通讯员或优秀通讯员称号。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人生的漫漫征程上,总有些深不可测的际遇,或给你前行的力量,影响着你的行进方向。《玉林日报》这份诞生于桂东南南流江畔的地方红色党报,给了生长于这方热土上的很多玉林儿女这样的力量与际遇,而我就是其中之一。当年那个在冬天的晚上睡在伏案书写的妈妈身边的小女孩,如今长大了,加入了《玉林日报》的大家庭。我与《玉林日报》,有着神奇的缘分啊。
值此《玉林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之际,感谢所有赏识、肯定及帮助过我的众多编辑及记者们!
新闻推荐
全国爱卫办评选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 北流市榜上有名
本报讯(记者廖夏茜通讯员杨光登)日前,全国爱卫办公布了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工作评价结果,其中评选出10个地级市、10个县级市...
北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