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绵区小垌屯:村子变美了,特色产业旺起来了

玉林晚报 2021-09-13 06:58 大字

村子变美了

▲工人在喂羊。

▲工人在捕蛙。

村道全部扩宽了,环境变美了,荒山地上建起了养羊场,还大力发展牛蛙、药用蛇等特色养殖业——

小垌屯是福绵区成均镇丹竹村的一个自然村,这里地处偏远。自2019年起,该屯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拆旧屋、修建环村二路,村子变美了,产业也跟着兴旺起来了,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经济能人纷纷回乡发展。如今的小垌屯成立了一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两个种养专业合作社,特色种养业发展蒸蒸日上。

“原来进村的路都是泥路,且很狭小,2019年,我们屯开始抓乡村振兴建设,着手修建环村二路,现在全部村道扩宽了,开着小车可以轻松出入。”说起小垌屯的变化,丹竹村治安特派员宁春鸣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幸福感。

原来的荒山地,建起了养羊场

“可以开快点,路都足够宽的。”采访当天,在前往玉林市天天美种养专业合作社养羊场的路上,坐在副驾驶座带路的宁春鸣一直在催促司机。一路过去,只见村道路面宽敞平坦,畅通无阻,开着小车就可以直达位于村背后大山脚下的天天美种养专业合作社养羊场的门口。他说,为了修路,有的村民自觉砍掉了自家种植的速生桉,有的村民还拆除旧屋让路。

合作社的养羊场是一幢两层高的楼房,看上去像一个农庄里的餐馆,设计也颇有特点。“养羊场两层高,上面是羊舍,下面是收集羊粪的。”丹竹小垌乡村振兴理事会副会长梁焕辉正在羊场观察羊的吃食情况,他走进羊舍抱起其中一只羊羔,笑眯眯地向记者介绍:“你看这只羊出生才两个月,却已经有15公斤重了。”

据了解,养羊场一带原来是一块荒坡地,属贫瘠圭壤,根本种不了庄稼,再加上路不通,因此一直丢荒着。

“现在这里可以进出货车。” 梁焕辉说,由于这里场地足够宽,交通方便,公司一开始就按照规模养殖的思路进行布局,引进努比亚和波尔种羊120头。目前还在继续扩养,计划5年内引进种羊600头。“届时,年出栏商品羊将达1800头以上,年产值将在450万元以上。”

引进外地产业振兴先进经验,发展特色种养业

小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公司旗下拥有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玉林市上井垌稻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玉林市蛇弼岭养蛇专业合作社、玉林市天天美种养专业合作社,全部由“小垌屯乡村振兴理事会”统一经营管理,通过“公司+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带领村民抱团发展和壮大产业。

“在产业振兴路上,小垌屯可谓一波三折,一开始对养殖技术一窍不通,群众不支持不信任,但小垌屯乡村振兴理事会成员没有望而却步,而是积极组织人员到福建泉州、广西北流等产业振兴先进示范点观摩学习。”后来,又开创公开筹股模式,汇聚入股资金200万元,流转土地1.333公顷投入生产,凝聚村屯力量,最终迎来了好日子——集体经济由2019年2.25万元变成2020年38.25万元,包括5名脱贫户在内的20名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90后村民宁贺是羊场的技术人员。在合作社成立之后,他就专门到广西博白县桂源农牧有限公司进行培训,学习了3个月。“他一个月工资就有3000多元,同时还有公司的股份,一年下来,收入一点也不比过去在外面打工少。” 宁贺家原是村里的贫困户,其父母的身体都不太好,现在不但有了稳定的工作,还可以照顾家里。

“公司按照‘村民自愿入股,收益按股分红’原则向村民募集产业发展股金,村民可以利用土地或现金入股。公司每年从经营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村集体发展和公益事业支出,余下收益再分配给股东,让村民都享受到乡村振兴建设带来的红利。”梁焕辉说。

目前,小垌屯除了养羊外,还投建了牛蛙基地2公顶,目前已实现反季节自繁自养,年出栏牛蛙达30万公斤,产值超过600万元。同时,抓好药用蛇的养殖发展,计划年产药用蛇8000条。梁焕辉说,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小垌投资发展公司辐射并带动了120户村民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

(记者 王耀前)

新闻推荐

建党一百周年普通纪念币线上预约开启 市民线上“抢币” 额度八分钟告罄

本报讯(记者邹江)8月31日22时30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普通纪念币线上预约正式开始,记者第一时间线上体验发现,市民线上预约...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