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农房,制定规划标准很必要

广西日报 2021-03-24 07:11 大字

子午

据《南国今报》报道,日前出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房特色风貌管控导则》(下文简称“导则”),明确今后广西农村住房建设标准,意在规范管控农房建设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塑造“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新风貌。

林徽因谈建筑时,有个观点,一种好建筑必含三要点:实用,坚固,美观。“实用”切合当地人生活习惯,“坚固”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美观”则是实用、坚固的合理权衡,不事掩饰,不矫揉造作、勉强堆砌。对照现实,留存至今的许多美轮美奂中国古建筑,足以为证。

传统的八桂民居是有样本样式的。那些沉淀了乡村记忆的传统农房,既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烙印,也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乡愁见证。

然而,今天的许多乡村新民居,多数只偏重“实用”“坚固”两个方面,对“美观”的探索与实践,却丢失了美的方向和文化内涵。

走马观花看交通沿线的农村新居,约略能窥见新农房的真实现状。比如,有的农村住房建成了低配初级版的城市建筑,不土不洋;村民聚居点新则新矣,却透出了一股子零乱慌张,乡村风貌缺了点底蕴和自信。有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打造的古镇老街、农家乐民宿等,气质造型不伦不类,既尴尬了投资,也浪费了发展。“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确实是一针见血的概括。

乡村风貌既是乡村振兴实现小康的内涵展示,亦是新中式田园生活的外在表达。农民新房、乡村民居集聚区该怎么建?规划和标准很有必要。

乡村风貌管控整治,会不会形成新的千村一面、万户同脸?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制定实施《导则》,既考虑乡村振兴与小康建设的时代风貌,又顾及广西各地的民族民俗特色、历史文化传承。统一却不一概而论,具体却又期待因地制宜,其间的传统与现代如何创新融合,是需要去发现、挖掘的。

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曾经的北流市西埌镇木棉村,老房子好看但不实用,新房子实用但不好看,村民建房杂乱随意,垃圾、鸡粪污水等随处可见。这也是我区乡村面貌的常见画面。

被确定为北流市的3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后,市有关部门聘请专业乡村设计团队从村庄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与指导。村中一片竹林里废弃的猪圈牛圈、堆积的垃圾被拆除清理,能用的泥砖房翻新加固改成陶艺体验馆,竹林小径铺上了红砖。原来臭气熏天的地方成了乡村旅游项目,每周都有成批游客来此体验陶艺;村民合股集资把一处农家院子改造成餐馆,最多时一天招待66桌客人,村里生产的蔬菜、土鸡等也有了很好的销路。

桂风是什么风格?壮韵是哪道韵致?乡村风貌该怎么整?由木棉村的嬗变可延伸思维与想象。期待桂东、桂西、桂中、桂南、桂北的乡村风貌整治,从农房特色风貌管控开始,统筹规划、各自打磨,既蕴涵民族地域特色,又展现时代特征,在创新与融合中,PK出一幅桂风壮韵的“八桂山居图”。

新闻推荐

玉林市县两级项目审批联动 助推高铁新城建设提速

本报讯(记者陈立萍)玉林高铁新城项目是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铁的重要配套工程。近日,玉林市大数据发展和政务服务局联合北流市...

北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