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让一家30多口人吃上原生态农家食品”到“自己出一分力,就能少一块农田丢荒” 八旬翁宁世彬:“80岁也能闯一番事业”
宁世彬在五指毛桃基地里忙活起来。
宁世彬养了几百只鸡鸭,他把劳动当休闲,总觉得其乐无穷。
当年的“小康示范农户”牌匾虽然掉字了,但宁世彬还是将它挂在墙上。
宁世彬拿出二胡,在家门口拉了起来。
人物名片
年过八旬的老年人能干些什么呢?三五好友悠闲下棋,或看护儿孙安享晚年……这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标准答案”。
在北流市六靖镇龙湾村,一位八旬农家老汉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老人每月可以领到2400多元的退休金,5个子女事业有成,家庭生活条件优越。本应是颐养天年的时光,他仍旧激情不减,创业壮志犹在,在租种50亩农田大搞水稻种植后,又接连种下20亩五指毛桃及500多亩土茯苓、牛大力等中药材。他便是今年81岁高龄的宁世彬。
当年返乡创业成万元户,受到自治区奖励
冬日暖阳,温暖大地。宁世彬在晒晒太阳之余,总忘不了拿出他的“最爱” 二胡在家门口拉起来,边拉边悠然自得地唱起歌,而老伴则是他最忠实的“粉丝”。
“我早年是一名支柳工人,在外走南闯北,自认为有一股闯劲。”81岁高龄的宁世彬依旧中气十足。他说,自己后来回到家乡后,立志在小山村干一番事业。他依靠着过人的胆识魄力和勤劳肯干,承包村里的山林种下了100多亩八角林,成了当时响当当的万元户。“当时,北流市奖励了一张棉袄,自治区还奖励了一千块钱呢。”如今,宁世彬的家中还保留着牌匾 “一九九六年小康示范农户”,十分醒目。
随着年纪见长,家人劝宁世彬不要太操劳,但老爷子闲不下来,对劳作一辈子的土地更是有着极深厚的情感。“特别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农田被丢荒弃耕,我真的很痛心。”宁世彬向家人吐露了想要租种土地的念头。
“老爸,我们已经长大了,能够撑起整个家庭,您不用太操心,得空就约上三五好友外出旅行放松放松吧。”“老爸,您想锻炼身体的话,可以在家里和大家跳健身操。”……得知父亲的“疯狂举动”后,宁世彬的子女纷纷劝说,担心老人家这一番折腾会累坏身体。
“我决定了的事情不会再改变,你们不用再劝我了。”宁世彬很倔,心里暗暗定下目标,“从那一刻起,我的初衷已不仅仅是让一家30多口人吃上原生态的农家食品,而是想着自己出一分力,就能少一块农田丢荒。”
种田养鱼,劳动当休闲,一切都是原生态
2017年,宁世彬与村里左邻右舍达成协议,以每亩200元的租金租种了50亩水田,合同一签就是5年。
看到宁世彬这么坚定,此前心有疑虑的乡亲也放心了,有些村民还主动免掉租金。
宁世彬表示,他发展种植事业主打原生态绿色产品,因此,选购的水稻品种是一个几十年前就有的水稻品种 “包选二”,这一原生态低产稻的亩产量仅为200公斤至250公斤。
每到农忙时节,宁世彬亲自上阵操作农耕机,老伴谭全秀则忙前忙后,也会请来乡邻帮忙。每每这时,宁世彬还会唱山歌、说笑话,惹得一大群人哈哈大笑,欢笑声在田野上空久久回荡着。
抛秧结束后,宁世彬又马不停蹄折腾起来。他专程从山上引来清甜的山泉水灌溉农田,在稻田里养起了禾花鲤。为了保证鲤鱼原生态,夫妻俩专程搭车数百公里,以每公斤100元的高价购买了一批鱼苗。
宁世彬白天在田间地头忙个不停,晚饭过后还得走到田间逐一点亮除虫灯。
“既然要搞原生态绿色种植模式,就得坚持用最传统的种植方式,包括施农家肥、人工除草、不打农药等。”宁世彬跟记者算了一笔账:除虫灯每盏600多元,每盏灯一晚上耗费一斤煤油,折算下来大概是5元,另外还购买了几十盏频振式杀虫灯。此外,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宁世彬坚持使用鸡屎和豆粕等农家肥,水稻长势较好。
丰收时节,稻谷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看着金黄的稻谷变成雪白的农家米,宁世彬夫妇俩喜笑颜开。稻谷除了满足家里30多口人用餐外,因主打绿色原生态走俏市场,远销南宁等地,让更多人吃上了健康大米。此外,老人家还养了几百只鸡鸭,水稻收割后则放养鸭子,收获不少“农家牌”鸭蛋。
虽说宁世彬是深居大山沟的老人,但他深知品牌的重要性,通过打造品牌来提升产品的价值。2017年,他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为产品贴上了“龙湾生态有机香米”的标签。据估算,老人每年的收入达6万多元。
老骥伏枥,八旬翁的事业越做越大
如今,宁世彬的创业激情越来越火热:2019年2月,他紧盯着大健康产业,耗资11万多元种起了20亩五指毛桃;2020年2月,他出资18万元与外甥一同租种了500多亩山岭,主要种植土茯苓、牛大力等中药材,总投资达700多万元。“我计划着通过以短养长的办法,用短期收益为长期生长植物提供资金保障。”宁世彬说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如同这句当年的流行语,81岁的宁世彬身体力行,诠释着自己对土地的炙热之情。
新闻推荐
扫一扫,看获奖名单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徐庆成)2020年,你知道广西哪座城市最宜居吗?1月30日,记者获悉,日前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