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过工厂流水线,当过工地力工;他没进过军营,却把自己当成军人,组织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传承爱国拥军“基因” 黄建森:我也是“兵” 随时迎难而上

玉林日报 2020-12-20 07:34 大字

黄建森(右二)为石窝籍入伍大学生颁发奖励金。

近年来,北流市石窝镇通过打造“党委政府主导+社会组织补充”“政府引领+行业融入+社会参与”等模式,激励子弟兵建功军营,形成了“军人受尊崇,青年想当兵,老兵善创业,和谐促发展”的双拥工作“石窝经验”。在此过程中,有一位年轻人功不可没,他就是玉林市双拥先进工作者、北流市石窝镇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黄建森。

军人后代,创业不忘当兵报国梦

黄建森1983年出生于石窝镇一个贫困山村,父亲黄德龙曾在海军服役。小时候,黄建森常看见父亲黄德龙穿着军装给孩子讲故事,有时还表演一两手拳术,而孩子们总会向父亲投去敬慕的目光。那时,黄建森就暗下决心,长大了要像父亲一样去当兵!不料,黄建森初中毕业时因体重不合格未能入伍,成为终生遗憾。

1999年春,刚走进社会的黄建森便奔赴广东打工。他蹲过火车站候车厅,上过工厂流水线,在建筑工地当过力工、吊顶安装工。2002年,黄建森跟随施工队到了云南曲靖,但他不甘平庸,改行闯入了再生资源行业,并于2014年12月创立了云南森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事业迅速发展壮大。2018年10月,黄建森组织成立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广西商会,并任大理广西商会会长兼党支部书记。

20年的打拼,他执着、努力、脚踏实地的创业,由一名外乡农民工成长为一名民营企业家,书写了一段创业的传奇。

2017年,石窝镇的领导与黄建森联系,希望他能牵头组织起石窝镇的民间爱国拥军力量。黄建森想起了他的军人梦,想到了父亲30年前退役后就一直在村党委为村民服务的一幕幕。黄建森用心琢磨起“爱国拥军”这四个字的意义,觉得这正是圆梦的最好方式,便毅然扛下了这份责任。

很快,黄建森就发动10名石窝镇籍企业家捐资19万元,于2017年9月7日成立北流市石窝镇爱国拥军促进会,当年便对应征入伍的石窝籍大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激励他们扎根军营、建功立业。

我也是“兵”,“战友”的事就是我的事

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后,黄建森虽然经常在外地,心却留在了石窝镇,他把更多时间放在了家乡。

黄建森说:“我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兵’,什么时候都会为群众迎难而上。”

石窝镇地处桂粤两省(区)三县交界,是解放战争时期桂东南地下工作的革命老区,目前有现役军人77人、退役军人728人,参战退役军人92人、烈属1户、因公牺牲遗属2户。黄建森把工作行动扩大到关爱参战功臣、军烈属和贫困退役军人家庭,扶持退役军人创业等方面。截至目前,石窝镇爱国拥军促进会共开展爱国拥军活动11次、慰问军烈属112人次。每逢八一、中秋、春节等重要节日,黄建森都要上门慰问困难退役军人、烈士遗属代表、现役军人家属等,并经常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对每年的退役老兵,黄建森在就业方面为他们创建了多个选择平台:可到云南森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接受培训、上岗,也可以到石窝镇爱国拥军促进会的其他会员企业上班,大家都会为老兵提供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另外,退役老兵家里如果有困难,黄建森还会发动会员企业做好帮扶工作。

在黄建森带领下,石窝镇爱国拥军促进会的工作令人耳目一新,激发了石窝人爱国拥军的热情,也让前来参观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热心人士伸出了大拇指。

传承爱国拥军“基因”,回报家乡

黄建森的父亲黄德龙退役回乡后除了带领乡亲致富,还义务担任龙田小学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受父亲影响,黄建森也喜欢带儿子参加公益活动,他相信最有力量的教育就是自己的言传身教。今年疫情期间,黄建森出资买到1万多只口罩后,便带着儿子挨家挨户为镇上的退役军人送去。“我的生意不用他继承,事业由他选择,但爱国拥军‘基因’一定要世代传承下去!”黄建森说。

像父亲一样,黄建森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发动石窝镇爱国拥军促进会的会员企业家,持续捐资助学,改善龙田小学、石窝镇初中和新育初中的教学环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并让地处边远山区的石窝镇实现了初中教师统一服装。每逢传统节日,黄建森都会带上慰问品、慰问金去看望村里的高龄老人。在村委和村民需要时,他尽己所能,主动出资建村道、装建设村道路灯和硬化道路……

今年,黄建森被评为玉林市双拥先进工作者。“这份荣誉让我更加坚定信念,不忘初心。”黄建森说,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将坚定不移地推动石窝镇爱国拥军事业向前发展,以此回报社会。

新闻推荐

小记者走进河村 探访 美丽乡村 蝶变的奥秘

小记者们在观察河村的一棵老龙眼树。小记者们在做采访笔记。一位小记者在观察高粱地里的高粱。本报讯北流市新圩镇河村之...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