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了陪伴母亲,毅然辞去银行高薪职位,选择回乡创业,种植马铃薯,多元发展,她的创业故事引起央视节目组的关注 刘贤:都市女白领变身职业农民

玉林晚报 2020-09-09 06:50 大字

刘贤创办的舞蹈馆获得了不少荣誉

收获时节,刘贤(左一)与工人一起采收马铃薯。

初次见到刘贤,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笑容。即使是谈起创业路上的种种艰辛,也不时会发出银铃般爽朗的笑声,她自信、豁达,脸上的表情,永远是风轻云淡。似乎,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挡她前进的脚步。

刘贤是北流市山围镇李村人。大学毕业后,她在银行找到了一份高薪职位,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女白领。然而,两年之后,她却毅然辞职,回到了老家,种马铃薯、番石榴,之后又开办了幼儿园。后来,她的创业事迹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注意,专门拍摄了一组专题片,介绍她的创业故事。她还先后获得首届北流市十大创业青年、“广西区种粮大户”等荣誉称号,成为了不少大学生创业的榜样。

第一个创业项目,竟是种马铃薯

刘贤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专业。凭着出众的能力,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云南一家银行工作。在同学当中,她算是“混得很好”的。然而,两年后,她却在同事惊讶的目光中,向单位递交了辞职书。

“辞职时根本没想过要做什么,只是觉得自己想回老家发展。”刘贤的父亲在她上大二的时候就去世了,她一直想着回到老家,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母亲。但是,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回到农村能做什么?出乎人们的意料,她居然选择种马铃薯。她说,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山围镇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而且缺技术,效益低。她觉得如果规模化种植,肯定有前景。当时她的这个想法遭到了不少朋友的取笑,“一个大学生,做什么不好,居然种马铃薯!”

但刘贤并不理会这些风言风语,她觉得鞋适不适合,穿了才知。她决定试一试。但是,想法是定下来了,投资的钱从哪里来?“初步估算,建一个规模20多公顷的冬种马铃薯种植基地至少要投资70万元。”刘贤毕业后才工作两年,没有多少积蓄,这笔钱对于她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就在刘贤为这笔钱发愁的时候,镇政府的领导了解到她的想法和困难后,积极出面为她协调贷款。她说,拿到这笔贷款之后,她才真正感到了压力,“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否则,自己连个退路都找不到。”

她的创业故事,引起了央视的关注

刘贤很快就组建了一个三人团队——她、姐姐和哥哥。这个团队分工明确,姐姐管钱,是团队的“财务”;哥哥管技术,是“技术主管”;她管“人事”,负责组织工人干活和联系专家解决各种难题。

团队组建好后,刘贤创办了北流市三元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0年冬,她包下了20公顷的冬闲田,开始了她的创业之旅。“我们选种的是专家推荐的良种荷兰系列脱毒马铃薯。”其实,虽然刘贤选择了一个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行业,但她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她的姐姐之前就种植过马铃薯,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选种、销售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

2011年初,刘贤第一次创业种植的马铃薯迎来了丰收季节。“我们种植的良种结薯集中,大薯率高,而且品质好,早熟,从出苗到收获仅需65天。”刘贤第一年种植马铃薯就大获成功,平均亩产达1500多公斤,更让她惊喜的是,当年就遇上一个好年景,价格2元/公斤。她说,那时,马铃薯都是自己直接拉到广州批发,价钱好,货也受欢迎。这一年,她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一个女大学生放弃了高薪职位,回家种田并大获成功的消息,引起了中央电视台节目组的注意,央视记者专程来到北流,在刘贤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拍摄了一组专题片,介绍了她的创业故事。

创业遭遇失败,她差点倒在创业的路上

第一年种植马铃薯大获成功,让刘贤以为自己找到了创业成功的“秘诀”,于是第二年就放开手脚,同时在新圩镇和西埌镇承包了66.6公顷土地,全部种上马铃薯。“那时,我们有了成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也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以为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谁知道,到了第二年收获的季节,却遭遇了阴雨天。刘贤说,那段时间,连续半个月,几乎没有一天是晴天。雨天挖的马铃薯很快就烂掉,根本贮存不了。

“那段时间,真是身心俱疲,一边是等着采收的马铃薯,一边是连续不断的阴雨天。”那时,刘贤天天泡在田里,一边指挥工人干活,一边不停联系客户。经常是湿着身一忙就是半天。

“后来,看看雨天短期内无法停下来,就多请了一批工人,冒雨采收。”最多的时候,一天请了200多名工人。但因为天气原因,还是烂掉了不少马铃薯。屋漏又遭连夜雨,有一天,由于采收的马铃薯太多,无法及时装车,堆放在田里,结果当天晚上被偷了个精光。

“那年,真不知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至今,刘贤有时做梦,仍会梦到那一批烂掉的马铃薯,“那一年,差一点就倒在了创业的路上。”

多元发展,如今成了致富带头人

2013年冬, 不服输的刘贤又在新圩镇宋村的冬种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承包了60多公顷土地,单产达2500多公斤,远销广州、山东等地,她成了远近闻名的马铃薯种植大户。

其间,刘贤还协助开展国家星火项目“科技特派员开展彩色马铃薯产业链技术推广及示范应用”项目, 协作开展广西薯类创新团队马铃薯新品种“桂农薯1号”“桂农薯4号”等试验示范。

但刘贤并不满足于此,2013年,她又种起了番石榴。“没技术就学,没销路就自己找。”刘贤笑着说,在别人看来,她干起事来就像打“醉拳”一样,东一拳,西一腿,一点章法都没有。她从没接触过的行业,干起来却充满信心,似乎没有难得倒她的事情。

很快,她就发展种植了3公顷的番石榴。后来,她考虑到规模发展才有前景,于是组织成立了一个番石榴种植合作社,带动20多户村民一起种植。

2018年,刘贤又开起了幼儿园。“既然种田都能成功,那么办幼儿园我也一定能行。”那年,她投下巨资办起两家幼儿园。当年,她的幼儿园就获得北流民办教协会授予“北流市乡镇环境创设优质幼儿园”称号。2018年12月又荣获2018年全市城乡幼儿园区域设置与环创设计活动一等奖,还是全镇第一家拥有党支部的幼儿园。2019年,她的幼儿园又荣获“玉林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也是北流市首个获得这个荣誉称号的幼儿园。去年,她又创办了一家舞蹈馆。

一个女大学生,在别人的质疑声中,一心一意走好自己认定的路,笃定而执着。正是这份坚韧与执着,让人相信,刘贤追逐梦想的路,会越走越宽。(记者 王耀前通讯员 李训忠)

新闻推荐

救助回访,将关爱持续传递

检察官在回访司法救助对象。本报讯(记者曾昶通讯员尤琪)“感谢检察院、感谢检察官的关心和帮助,你们的帮扶不仅为我们解了燃...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