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现役军人还是退伍军人,无论是基层民兵还是市民群众,他们不忘使命 在抗疫战场上浇灌“双拥之花”

玉林晚报 2020-05-14 07:17 大字

抗疫路上“父子兵”陈钻基、陈圣文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在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全国人民纷纷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众志成城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力量。在玉林,不仅有数不尽的白衣战士请战赴一线抗疫,也有无数的现退役军人肩挑保家卫民的使命,用自己的方式与疫魔斗争,“双拥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抗疫战中彰显本色和担当

疫情发生后,市双拥办转发了国家双拥办《关于发挥双拥优势 大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号召全市上下发挥双拥优势,大力支持防疫工作。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党员干部纷纷主动捐款,并组成慰问团前去慰问和激励一线的抗疫医护人员。

与此同时,广大退役军人、优抚对象以及各级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不同方式来彰显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本色和担当。

身为退役军人并担任蓝天救援队队长的蒙辉带领蓝天救援队志愿者队伍,采购了1000公斤84消毒液、1000公斤75%消毒乙醇、300升汽油,以及弥雾机、电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等一批消毒用品,从2月1日起,先后为玉林600多个单位和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消毒行动,为群众打造了一道“安全屏障”。

玉林市复退军人医院副院长黄英民以心理医师的身份,率先在广西开通疫情防控心理援助热线,与同事们为广大市民提供心理援助服务。随后,又请战并参加了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前往武汉抗疫一线为人们送去“心灵理疗”。

疫情较为严重时,由北流市北流镇民兵林威和凌勇两人组成的小分队,经常出现在北流镇鸭埌村的废弃口罩回收点,两人在负责收集废弃口罩的同时,也成为了该回收点的消毒员和疫情防控宣传员。

2月18日上午,一位衣着朴素、头戴老式军帽的老人走进北流市塘岸镇组织办,将5000元作为支持抗击疫情的特殊党费,请工作人员代捐赠给组织。原来,老人叫温后庆,是来自塘岸镇的一名抗美援朝退伍老兵,也是凉亭村凉亭党支部党员。曾经久经战场、战绩显赫的他在抗疫中仍不忘献出一己之力。

福绵区福绵镇新江社区党委副书记(曾任民兵营长)陈钻基与2016年退役的儿子陈圣文是抗疫战场上一对“父子兵”。在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两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村路口的设卡点巡逻站岗、防疫宣传、劝导群众居家不要出门等,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与同事们筑成了一道基层联防联控的“防疫墙”。

新力量在抗疫战场上共同浇灌“双拥之花”

抗疫战中,除了退役军人纷纷参战,还涌现了不少军民共战的新力量。比如,疫情早期,针对口罩等防疫物资匮乏的情况,云南森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窝镇爱国拥军分会会长黄建森为全镇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捐赠口罩10000只,助力石窝镇党委政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自陆川县珊罗镇的叶梓、叶洪成、满镇瑜、覃英杰、黄鹏宇5名退役复学大学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建立抗疫“统一战线”号召,并向镇政府递交请战书加入疫情防控工作队伍。珊罗镇党委、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将他们编入珊罗镇民兵应急排,统一调度上岗值勤,成为该镇各村疫情防控卡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这场新冠疫情防控战中,还有数不尽的双拥故事真实地上演着,让玉林大地上的这朵“双拥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 (记者 唐劲梅 通讯员 吕冬梅)

新闻推荐

“熊猫血”孕妇大出血离世 留下心脏病女儿 孩子父亲悲痛欲绝,家庭条件困难的他向社会求助

7个月大的小允将进行心脏手术。女儿病重,严日森伤心抹泪。今年5月8日这天,是北流市民安镇兴上村村民严日森痛失妻子的第210...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