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面前 我们该怎么做

玉林日报 2019-10-14 06:36 大字

10月12日发生在北流市的5.2级地震让人印象深刻。地震由于突发性和强大的破坏力,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灾难一旦发生,生死存亡就在瞬息之间。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正确避险?如何自救互救?记者就此采访了玉林市地震监测服务中心的专家。

玉林市地震监测服务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地震是指地球表面发生快速震动的一种现象。地震的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大,极具破坏性,常导致桥梁断落、房屋坍塌、水坝开裂,严重的更会造成人员伤亡。此外,地震还会致使一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等。

地震目前还是人类尚无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灾害,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是可以使伤害降到最低的!当我们遇到破坏性地震时,应该沉着冷静,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震时保持冷静 震后走到户外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快速判断自己所处位置和震动状况。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地震发生时,如果所处的是平房或楼房一层,且室外比较开阔,可以力争迅速跑出室外避震;如果是楼房二层或以上,且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因为地震时震动时间短、强度大,人往往无法自主站立,很难迅速从楼内跑到室外,应优先选择立即躲避在室内的卫生间、储藏室、浴室等空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物的地方,或者是坚固的桌子、床、茶几、沙发等家具旁,这些地方在房屋垮塌时容易形成三角空间。这时要迅速伏地趴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低头,用衣服、枕头等护住头颈,不要压住口鼻;或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防止摔倒或身体移位。

地震中的标准求生姿势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只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

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地震被埋如何紧急自救和互救?

地震时被埋或被困废墟内,要因地制宜,及时镇定采取自救措施。如果部分肢体被埋压但双手可以活动,首先要用手清除头部、胸部的杂物,用手在头、胸部掏出一定的空间,保障呼吸畅通;再尽可能及时用身边可用的砖石、木棍或其他坚硬物品,建立起一个支撑体,稳定生存空间,防止余震时进一步塌落;如果灰尘太大或闻到煤气味时,要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避免窒息或中毒。专家提醒,地震被压埋后,要特别注意保存体力,保持清醒,不要盲目呼救,要用砖、铁管等物敲打管道或墙壁。在确定上方有人时,再大声呼救。

如果多人同时被埋压,要互相鼓励,团结协作,共同商定自救计划并采取行动。

震后,在救援队伍暂未抵达时,积极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互救应遵循以下原则:

“先易后难” 先救埋压较浅,容易救出的轻伤人员;

“先近后远” 先救离自己最近的被压埋者;

“先多后少” 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如学校、医院、旅馆、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

余震活动特点及防范措施

地震专家提醒,避震不分主震和余震,切不可以掉以轻心。要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例如山体滑坡、水库溃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在搭建临时避震场所时,必须远离这些区域。要防范危房进一步破坏伤人。主震后余震持续不断,在专业部门尚未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之前,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震后也不要贸然进入或居住。要注意规避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灾害。专家指出,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发生时,一般都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征兆:如山体出现一些深度裂缝或裂缝持续增大;山体的树木或岩石短时间内出现移位、倾斜;山上的岩石和土体持续性滚落或发生多次小面积崩塌。泥石流大多出现在地震后遭遇持续强降雨的情况下。如果从地下或山谷传来的类似火车轰鸣声或闷雷式的声响及轻微振动感,必须立即撤离,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如果遇到以上情况,应立即远离山体。如山体崩塌或滑坡正在发生,要立即向垂直于滑坡体或滚石方向的两侧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如来不及逃避,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陡坎下躲避,并保护好头部。

当遭遇泥石流险情时,必须立即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逃生。不要上树躲避,因为泥石流的冲击和搬运能力极强,大树会被掀倒或连根拔起。

新闻推荐

师生紧急避险能力强

10月12日北流市发生地震后,北流市实验中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及全体学生约5500人按照平常的疏散演练方...

北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