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 这水 这人

玉林日报 2019-08-14 07:07 大字

▲俞作豫

北流,一江碧水,从南向北流,地名因此而起。河流到了城区段有石如圭立于河中,谓之圭江。北流历史悠久,旧称“粤桂通衢”“古铜州”,是世界铜鼓王的故乡。

我因看了一本当地学者的书,里面介绍圭江的源头有一个叫岭垌的小山村,宋代时便制造一种叫影青的瓷器,还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长俞作豫的家乡,于是决定前往观瞻。

一个冬日,我们相约前往岭垌。阳光明媚,给寒冷的早晨带来阵阵暖意。从北流市出发,经过北宝路,进入岭垌村的道路是平坦的水泥路,一个多小时便到了。

这是一个四周环山中间是盆地的小山村,盆地里有两水交汇,俗称“两水合襟”,分别名为石梯水和石龟河水。河边、山脚下全是浓密挺直的翠竹,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微风吹来,沙沙作响,好一个恬静的小山村。

一位农伯得知我们的来意,热情地为我们引路。

三幢青砖黛瓦一字排开的建筑,飞檐翘角形如展翅的鸟,栖息在虎头山下,煞是灵动,近之给人气势恢弘之感,毫无疑问:这是大户人家。

当头一幢是俞家祠堂,旁边一幢是俞作豫的哥哥、曾任广西省主席的进步民主人士俞作柏的旧居,中间一幢门口挂着一小块书写工整的方牌:俞作豫故居。

我们在农伯的带领下走了进去。只见房屋已很破旧,墙壁斑驳,墙底脱落,有些还长出了苔藓,顶上的木条也有虫咬的痕迹。可见,屋子久已无人居住,但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走过了头座屋,接着进入一个天井。一束阳光照射进来,洒落在天井角一簇三角梅上,三角梅花在阳光的烘衬下姹紫嫣红璀璨怒放。这突兀的一幕让我们措手不及,不禁都怔住了。

忽然想起唐人岑参的诗句:“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不禁潸然泪下。

俞作豫,字备予,于1901年生于广西省北流县平政乡岭垌村。1905年入本村大路寨私塾破蒙读初小,1911年入扶阳高小就读,1914年考入北流中学第一班。1918年中学毕业后到广州燕塘讲武堂学习军事,1920年至1925年间历任桂军的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二旅第三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并在著名的贺胜桥战役中表现卓越。1927年2月任少将副师长,10月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先后任中共北流县委委员、县委书记,在桂东南一带开展农运和兵运工作。1929年,赴武汉李明瑞部开展兵运工作。同年7月,担任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大队长。同年12月,与邓小平、李明瑞等共产党人一同领导百色起义,建立红七军。1930年2月,与邓小平、李明瑞等共产党人一同领导龙州起义,建立红八军,任红八军军长。同年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3月,红八军遭遇失败,几乎全军覆没,俞作豫与一些党政人员赴香港寻找组织。同年8月18日,因叛徒出卖,于深圳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押往广州。1930年9月6日,俞作豫在广州红花岗英勇就义,时年29岁。

俞作豫在就义前的狱中,曾写下诗句:“十年英名宜自慰,一腔热血岂徒流。”这个从岭垌小山村走出的青年,怀着报国的梦想,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和多灾多难的人民,选择了正义的道路,为祖国的富强,为救民于水火,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其精神可歌可泣!其英雄气概,彪炳千古!

俞作豫的共产主义信仰同时还深深地影响了一个人,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北伐虎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他们是表兄弟,两家相距30公里。

我们要离开小山村了,回头望去,山村依然恬静,翠竹依然浓密而挺直,俞家大屋若隐若现,河水在涓涓地流淌。

这就是中国的农村,中国有成千上万这样的小乡村,世代生息于斯的黎民百姓,事稼穑,读圣贤书,耕读传家,一旦国家危难,放下犁耙,投笔从戎,策马扬鞭,纵横四海!

新闻推荐

北流市公安局: 民警聚力扶贫,古哿村变了样

向古哿小学捐赠学生课桌北流市大坡外镇古哿村地处边远山区,是北流市公安局的帮扶村。三年来,北流市公安局走进群众中,解决在...

北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流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