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造血” 北流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纪实

广西日报 2019-01-31 08:30 大字

本报记者唐群峰通讯员廖秋圆

临近春节,北流市都宫村村里村外一片忙碌。

村里,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村民们将蒸熟的红薯剥皮、切块,再放到自制的土炉烤干……村外,运货车来回穿梭,将附近村屯种植户收购的红薯运送过来,又将封装好的红薯干打包、装车,销往外地。

村支书黄进军介绍,自2017年该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红薯种植产业以来,到目前全村已种植红薯超500亩,年产量62.5万公斤,年收入达600多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多户入社,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1.4万元。

近两年来,北流市以薄弱村、空壳村为重点,在载体搭建、政策保障和示范带动方面打出精准有力的组合拳,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全面增长。

目前,该市27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万元。其中,5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万元,比上年增长62.7%;88个“空壳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

此前,村集体特别是贫困村集体面临经济基础薄弱、“造血”功能不足等发展难题,如何破解?

北流市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服务功能,推行“党支部+家庭农场+贫困户”“党支部+产业园+贫困(村)户”“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党支部+电商+农户订单”等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模式,完善产业链上的党组织体系,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增强“造血”功能。

山围镇铁炉村党支部持续深化“支部+电商+农户”模式,采取双带双培养的办法解决难题:将党员培养成电商骨干,将电商骨干培养成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发展。

到2017年年底,铁炉村集体经济的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乡村公共服务的进步。该村陆续建成村委办公大楼、五保新村及7条乡村道路,成立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民合作社、儿童家园等。

石窝镇上垌村党支部则根据“一村一规划”的发展思路,实行“党支部+物业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将自治区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北流市房管所下属的物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运营,连续3年(2018-2021年)按每年8%的收益进行保底分红,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

为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府层面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关键领域的有效支撑不可或缺。近年来,北流市围绕乡村振兴所需“人、地、钱”等要素供给,逐渐建立健全一整套乡村振兴投入的保障机制,积极补齐乡村建设发展的多年“欠账”。

具体来说,这套机制被称为“1+7”政策体系,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工作规划》,包括财政、金融、税收、项目、土地、产业、商贸等7个方面,明确2018-2020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按照非贫困村每村40万元、贫困村每村50万元的标准进行全方位扶持。

据统计,去年该市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的财政总投入就达5700多万元。该市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因村施策,陆续打造甘村休闲观光农业、罗政村生态旅游等一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示范点,形成出由点到面的辐射带动创业致富格局。

新闻推荐

路边私自 安装车位锁 拆了

执法人员在拆除车位锁本报讯(记者王耀前通讯员杨光登)日前,北流市市政管理处与市城管执法大队联合组织执法人员,对北流市区一...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