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止血”→“输血”→“造血” 黄滕柳:善治贫困好“医生”

玉林日报 2017-11-09 11:10 大字

初见北流市白马镇黄龙村第一书记黄滕柳,记者还以为是村里的大学生,一副黑框眼镜架在他黝黑的脸上,高高瘦瘦的个子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

但正是这个“弱不禁风”的90后,让黄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级产业结构由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种养殖转变,村级道路由“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机耕道变成了社社通的水泥路,投资300多万的村小学已开工建设……

“看着年轻,做起事来却很老道。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90后一代的责任和担当。”黄龙村村支书梁运周如是评价黄滕柳。

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回忆起第一天到黄龙村报到的情景,黄滕柳仍记忆犹新。“当时我是骑着摩托车来的,从白马镇到村里的路弯多坡陡,一路上我都是心惊肉跳的。”在接下来的进村入户调查中,黄滕柳对黄龙村村民的出行难有了更直接的体会:进村道路虽是水泥路,但是路小弯多,通向各个生产组的道路大部分还是泥路。

“要致富,先修路。”黄滕柳决定先从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入手,但是资金从哪里来?黄滕柳和村两委干部积极联系各个帮扶单位,研究扶贫政策、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申请资料。2016年,黄龙村总共上报村屯道路建设30条,总长12.365公里,截至2016年年底已经开工完成9条道路修建,总投资99万元;全村实现50米以上村屯道路全硬化,并争取到30万元资金拓宽黄龙村六文路段;2017年初又向北流市交通局争取到5万元的道路建设资金……

除了修路,黄龙村还投资300多万元对黄龙小学进行建设,投资50万元实施饮水工程,改善当地群众的饮水条件,让黄龙村80%的村民喝上了来自茂化水库的干净水……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接踵而来,让黄龙村村民幸福感倍增。

号脉开方为贫困户“止血”

驻村以来,黄滕柳走访了黄龙村所有低保户、五保户、残疾困难户,每个家庭的困难都深深震撼着他的心。

“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必须对症下药。”针对因病、因灾等导致家庭陷入贫困的情况,黄滕柳认为首先要及时“止血”,要为其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包括民政救助、医疗补助等。

村民胡家胜是一名贫困户,患有高血压,心率不正常,本应是家庭顶梁柱的儿子胡立志又是三级残疾人,家里既有学龄前儿童,还有嗷嗷待哺的幼儿,仅靠老伴在家种田维持生计,全家一贫如洗。黄滕柳和村干部拟定了对胡家胜的帮扶工作:上门为胡家胜、胡立志照相,填写相关申请,并与上级部门联系,为胡立志办好残疾证。从精神上、经济上、物资上照顾支持这一户多残困难户。黄滕柳的“厚爱”让胡家胜热泪盈眶,感激之情不胜言表。

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黄滕柳认为,发展产业是谋长远的强身健体式的“造血”。贫困户都想摆脱贫困,但是他们有的没有创业资金,有的没有技术,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很容易亏得血本无归,所以贫困户对于黄滕柳推荐的产业很多时候处于观望阶段。

如何让村民们摆脱顾虑,激发其主动创业致富的积极性?黄滕柳的答案是:以种植能手的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近年来,北流市种植百香果的农户越来越多,百香果正在成为北流市又一特色致富产业。黄滕柳在调查百香果市场时发现:目前北流种植的大部分都是紫红色百香果,而果汁含量更高,酸甜度更甜的黄金百香果还是“藏在深闺无人识”。“黄金百香果因为种植量较少,吃起来口感更好,在地里的收购价达到4元至4.5元一公斤。”在黄滕柳的发动下、黄龙村的种植能手李和荣把原来自留山上的荔枝改种百香果,种植了约0.67公顷百香果,现在亩产量达2000多公斤,年销售收入达10万元,比原来种植荔枝增收10%以上。

在黄滕柳的宣传发动下,目前黄龙村百香果种植总共有13.3公顷,其中紫香一号10公顷,黄金一号3.3公顷,贫困户有了更多的经济来源。

与此同时,黄滕柳与村两委干部引进北流市茂盛果业有限公司在村投资400多万元建设130多公顷的三红蜜柚基地,目前三红蜜柚已经种植了80多公顷,两年后,漫山遍野的三红蜜柚将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北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

本报北流讯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今年9月至11月,北流市工商局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

北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