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气质” 看的究竟是个啥?
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圈和微博已经被“气质”霸占了。
“我的女神高圆圆,不仅颜值高,而且浑身都透露出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
“靳东实在太迷人了,绅士儒雅的气质太吸引我了。”
“你也太文艺了吧。”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在谈论一个人的时候,总喜欢用一些简单的词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以此说明某个人的特点。“文艺范儿”“儒雅”“清新”这些词都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气质。
可是,气质到底是什么?当我们夸赞一个人有气质的时候,是在表扬他\她的衣着有品位、谈吐得体,还是其他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呢?气质是不是天生的?
气质,实际上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气质;另一个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理解的气质。
气质是天生的?
长久以来,气质一直是心理学界古老而又饱受争议的概念。现代心理学把气质理解为一个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以同样方式表现在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而这种典型的心理特点在我们还是儿童的时候,就能在游戏、作业和交际中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气质差异取决于先天因素。
比如,学生小明每逢考试都会表现出情绪激动,等待与朋友会面时会坐立不安,参加体育比赛前也总是沉不住气。这时,我们就可以说,情绪易于激动是小明的气质特征。我们做出判断的依据,是小明在内容全然不同的活动(考试、等待约会、比赛)中显示出了同样性质的动力特点——焦躁不安。
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差异时,往往有两个探讨的主题:一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一是探讨人与人间的个性差异。个性差异主要就体现在我们的气质与性格上的不同。
气质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神经过程的强度 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的耐性好不好,具不具有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气度。
2、神经过程的均衡性 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举止是否得体,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举止上能不能不卑不亢。
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指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转换速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遇事沉着,临危不惧,随机应变。
那么,在有70亿人口的地球上,我们的气质又有哪些具体的类型呢?
体液气质说——气质生而不同
按照希波克拉底的体液气质说,人类的气质根据不同体液在人体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多血质的人,外倾向明显。这类人通常富有朝气,乖巧伶俐,惹人喜爱。他们好社交,富有感染力,可塑性强。但是,他们最大的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你看《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社交范围极广,但也恰恰因为太缺乏耐心和稳定性,因此即使有如此广的社交面,但真正爱他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这就是典型的多血质气质。
粘液质的人,内倾向明显。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安静、沉稳,喜欢沉思,情绪不外露。这类人的自制力极强,不怕困难,忍耐力极高。唐僧,就是粘液质的典型代表。纵使有九九八十一难,也无法击退唐僧求取真经的决心。
胆汁质的人好似“夏天里的一把火”,就是一暴脾气。他们精力旺盛,易冲动,所有的情绪感受都写在脸上,爱憎分明,做事热情。但他们理解问题时,总是粗枝大叶。好比《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爱憎分明,富有激情,但对问题总是不求甚解。
抑郁质的人也是内倾向明显之人。《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是抑郁质的代言人。这一类人富有想象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但他们却不善交际,孤僻离群,总给人一种柔柔弱弱,萎靡不振的印象。
当然,心理活动的动力并非完全取决于气质特性,它也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动机有关。任何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气质,遇到愉快的事情总会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干劲倍增;反之,遇到不幸的事则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关于气质的心理学学说还包括体型说——认为人的体型与气质特点相关;血型说——认为不同血型,拥有不同的气质类型,但这些学说都具有较大争议。总体而言,心理学家们都认可,气质是先天因素决定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说一个人温文尔雅、素净大方时,这些“气质”与心理学上所讲的神经活动显然是不同的。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气质”又是什么东西呢?
气质其实很“现实”
符号互动论认为,我们的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气质”实际上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展示,这种自我展示在得到他人的评价后,便形成了关于自我的符号。因此,生活中的“气质”产生于个人与他人的互动。
当你的生活离不开民谣,或离不开那些略带伤感的文字时,你身边的人可能就会用“文艺”来称呼你,文艺是他们对你的评价,即你在他们心中所拥有的气质。
当然,根据你所展示出来的不同自我,你可能会获得不同的“气质”形象。这就是戈夫曼所说的印象管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气质”实际上是一种符号,一种他人与你互动时留下的标签。
气质取决于社会地位和文化趣味
日常生活中的“气质”,也不是可以随心所欲,任你控制的。作为社会人,我们离不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所认识的“气质”不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是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完成的。我们所能展示的“气质”,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也离不开你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以及教育方式的影响。
也就是说,你的“气质”取决于你所在的社会地位。一个人处在衣食无忧、受到充分尊重的环境里,很容易养出自信阳光、从容不迫的气质;手握大权、令行禁止,一言定人生死,也很容易蕴养出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王霸之气;博览群书、明理守礼,举止得体,不卑不亢,自然就有了平和可亲、温文尔雅的气度;一个女子,见过各种浮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理解女性自身的局限性,能够很好地控制情绪,自然给人敬慕感,所谓的大家闺秀,想来应是如此。
正如布迪厄所说,一切文化实践中的趣味,实际上与教育水平和社会出身是紧密相关的,日常生活中所提及的“气质”就是这样一种与社会地位紧密联系的文化趣味。你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将会为你打造出符合这一环境的气质。
总之,生活世界中的“气质”是一个互动的产物。是个体与他人互动的产物,也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产物。因此,“气质”也是个现实的主。
气质需要内外兼修
我们的确很难改变具有遗传学意义上的气质,但是作为社会互动的产物,我们还是能够改变现实生活中的“气质”。
要获得好“气质”,实际上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积极评价。微笑和自信,就是培养气质的好助手。人们往往倾向于远离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东西。而微笑、自信的人,能使别人觉得你是善良且有能力的,在微笑与自信的帮助下,他人就更倾向于认可你,接受你,给予你更高的气质评价。
气质的形成也与你所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这个意思。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宽知识面。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你才能避免没话可聊的尴尬,从而提升在他人心中的良好印象。
生活中的气质也需要适当的外在修饰。“气质”是由内而外的自然展示,纵使你满腹经纶,颜值爆表,当你蓬头垢面出现在正式场合时,也一定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
一句话概括,“气质”的养成需要做到“内外兼修”。安子/综合
七/嘴/八/舌/话/气/质
气质二字,我觉得应该分开谈。气,都是外露的,远远的就会被人感受到,而质,是内敛的,需要一定的接触。
有主见的人基本都有气质。人云亦云的人大多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不善于思考,自然就更谈不上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气质是你遇见一个人时,他\她留给你的感觉。这不是外表在你眼睛里留下的痕迹,而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对方的阅历,眼界和内涵,还有对生活的态度。
衣着,神态,举止,是气质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无论何时都抬头挺胸,挺直腰杆。简单来说,就是挺拔!挺拔!挺拔!
气质来自内心的力量和对世界的感知。
新闻推荐
将于11月11日在内地院线上映的叶念琛转变之作、橙色爱情喜剧《求爱大作战》,日前公布了全部女演员阵容。由出演《喜爱夜蒲》而一夜爆红的连诗雅领衔,携话题女星庄思敏、当红歌星吴若希、多伦多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