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夺命还是医生渎职?——浙江患儿医院不治身亡事件追踪
连日来,一则控诉医院不作为的帖子在网站论坛、微博、微信朋友圈疯转。一位母亲发文称,自己两岁7个月的儿子因轻度肺炎住院治疗,病情却越治越重,并于入院四天后不幸离世。这位母亲控诉医院“不作为、不抢救”,而院方表示患儿死因尚未明确,建议通过医学鉴定明确责任,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住院却成永别母亲誓言为儿讨回公道
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唐女士家住杭州,她在帖子中回忆称,自己的儿子哆哆因为轻度肺炎引起发热不退,于7月22日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入院。但在住院的4天时间里,孩子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
25日晚,哆哆先后出现了发高烧、全身抽搐、翻白眼,最终出现了瞳孔反应迟钝、四肢没有知觉等情况。唐女士被告知孩子存在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肠炎,甚至不排除败血症或川崎病。虽然哆哆经ICU抢救,但仍不幸离世。但由于医生一直答复唐女士“放心!会好的!”,所以她坚信:“既然到了浙江最权威的儿科医院,医生肯定能治好我的儿子!”
唐女士质疑,既然孩子被诊断有这么多炎症,也做了这么多检查,为何仍然无法最终确诊病情,更没有采取其他更加有效的对症措施,而仅仅是在住院4天内不断地只给孩子吃美林和泰诺林。在孩子意识一直没有清醒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却给出了情况在慢慢好转,生命体征正常的判断。
除了指责医生诊断不力外,唐女士还贴出图片等证据,列举了医院一线医生多次错误判断病情进展,即便是家属苦苦哀求,二线医生仍迟迟不到;医院管理混乱导致ICU病房无法及时打开,医生无法在第一时间进入病房抢救等行为。唐女士表示,一定要通过维权行为让医院和涉事医生受到法律制裁。
死因尚未明确院方建议医学鉴定明确责任
针对唐女士的指责,27日,院方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情况说明,介绍了诊治经过和后续处理意见。院方表示,患儿22日因“咳嗽10余天,加重伴间断发热1周”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败血症。院方在入院后予积极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最后诊断为败血症(脓毒症)、急性支气管肺炎、尿路感染、急性肠炎。
院方称,在25日患儿病情变化的当天,医院一直给予积极处理。院方称二线值班医生曾于25日20点30分亲临病区指导治疗,并随后两次电话指导治疗,26日凌晨4点25分左右再次到病区指导治疗。
对于患儿的死亡原因,医院方面称,根据目前情况考虑急性支气管肺炎、脓毒症急性进展并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最终死亡结果。但是鉴于患儿年幼,病情发展迅速,目前死因尚未完全明确。
在声明的最后,医院建议,为更好地处理好本次事件并明确患儿死因,建议进行尸体解剖明确诊断,并进行医学鉴定明确责任。如鉴定确认院方存在过失,将承担相关责任。
选边站队不可取专家呼吁科学理性求真相
截至7月28日,唐女士的网帖转发已超过200万次,针对医患双方的各自陈述,网民们也分成了观点截然不同的两派。不少人对唐女士的遭遇深表同情,认为医院面对患者家属的再三催促,仍然不予以重视,以至于耽误孩子病情,存在过失。
一名网友认为,当患者的病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时,当值医生应该及时通知更有经验的医生,以免贻误病情、错过宝贵的救治时机。对于严重的渎职行为,更是应该严惩不贷。
而一些医学界人士和部分网民则认为,诊断是否正确、救治是否科学、诊治过程中是否存在“不作为”甚至渎职行为,不能单纯靠病人或医生的单方陈述,需要专业的人士做出判断。
一位有医学背景的网友认为,发烧有多种可能,自己就经历过十几天发烧查不出原因的情况,医学尚有局限性,不能过于苛求,更不能认为进了医院就万无一失。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医生举例说,肺炎是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的头号“杀手”,每年造成约20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国家卫计委对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一年约有6.2万名儿童死于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
有专家表示,在事实真相没有浮出水面之前,隔空争论没有意义。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既需要医生秉承着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也需要患者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以及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表示:“卫计委对患儿的不幸去世和患儿家庭所遭受的巨大痛苦深表同情,并已在第一时间要求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就诊治过程开展调查,并尽快和患者家属进行接触沟通,充分听取家属意见。”
马伟杭表示,医疗纠纷事关当事双方,从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省卫计委建议医患双方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协商解决方案。对于存在的存在分歧,可通过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开展医疗鉴定,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朱凌女儿去上钢琴课,我与老公闲来无事,便来到不远的江边等着。以往上钢琴课的时候,都是我一人接送,今天正好碰上老公没事,他说:“反正在家也是闲着,倒不如陪你去附近的江边坐坐。”那晚的江风吹在身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