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娱乐> 娱乐八卦> 正文

另类皇帝(13)弘治:苦大仇深的皇帝

桂林日报 2014-08-24 12:35 大字

连载

□蒋钦辉

十三、河东狮吼弘治皇帝惧内临终托孤孝宗徒叹奈何

弘治皇帝的张皇后是一个胡搅蛮缠的人,皇后的母亲金氏更是如此,以至弘治皇帝一生都受皇亲国戚的纠缠,被后人非议。

史书载,弘治皇帝的岳母金氏梦月入怀,生下张氏,本应是一个柔情女儿,谁知竟是一个悍妇。皇后两个弟弟凭着姐姐的皇后地位,贪得无厌,名气很是不好。这门婚事本来是成化皇帝做主,好在皇子是个胆小怕事的人,父皇一言九鼎,一句话便定了下来,没想到弘治皇帝一生都被她掌握。

早在弘治皇帝登基一个月时,就封了张氏为皇后,把京师附近大量的土地赐给张氏家族做田庄,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皇后的父亲张峦在女儿被选进宫之前,只是个国子监的学生,女儿成为太子妃后,被授为鸿胪寺卿,是个四品官。女儿立为皇后不到三年,便封为寿宁伯,有了正式的爵位。到了弘治五年,就在外孙朱厚照(后来的武宗皇帝)立为太子的当天,张峦向女婿弘治皇帝上疏,要求把自己从伯爵升为侯爵。

这可让皇帝为难:一是因为封伯爵才不到两年,已是破例,遭到大臣反对;二是两宫太后的家族成员,前朝和本朝都没有封爵,难免有人会说厚此薄彼。但皇后不依不饶,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也是弘治皇帝寡断的本性,想想没有办法,只好依了皇后,将张峦封为寿宁侯。

这边封侯刚罢,那边皇后的弟弟张鹤龄又要求皇上封自己为伯爵,事隔也不过两个月。张峦封侯,已使弘治饱受非议,只是既成事实,大臣无奈而已。

有内阁大臣刘吉,原来是个看风向行事的人,没有什么建树,及见内阁大学士谢迁、刘健,新上任的王恕、徐溥等也曾反对封爵,并没有受什么处分,便想改变众人对自己的印象,稳固自己的地位,便上疏反对说:“两宫太后的兄弟都没有封侯,怎么独封张氏家族呢?”

刘吉这一马屁,算是拍在马蹄子上了。弘治早就对刘吉没有什么好印象,很想把他搞下来,这一下抓住把柄,以“抗旨”为由,把他赶回老家;又以刘吉等人反对为由,说服了皇后。这一石二鸟之策,暂时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直到弘治八年,才封张鹤龄为侯。不久,又把皇后的另一个弟弟张延龄先封为建昌伯,后又封为建昌侯。于是,张家除了张峦、张鹤龄、张延龄父子之外,所有的堂叔伯、堂兄弟,养子、结义兄弟、朋友,都统统有封官。古话说“一人当官,鸡犬升天”,放在这里,也可以说“嫁对老公,鸡犬升天”了。

张氏兄弟封爵之后,还不满足,又向皇帝提出土地要求。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你皇家亲戚多要一亩,农民就少了一亩,何况是成百上千亩。但惧内的弘治皇帝看在皇后面上,把张氏老家附近的四百余顷良田赐给他们。张氏兄弟却不知足,又大肆抢占民田。老百姓虽然不敢与皇亲国戚公开抗争,但也不免埋怨,积怨太多就会生变。于是,张家便放出打手,打死无辜百姓。据悉,仅一次就抢夺民田一千二百公顷。当地官员出于义愤,连章告到朝廷。弘治无奈,只好令巡抚高铨核实。不想高铨也被收买,官官相护,只说张氏兄弟买的是盐碱地,无关紧要。皇帝明知有假,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和稀泥作罢。

不料张氏兄弟得寸进尺,要求在他们抢占的土地上,每亩增加征银二分。这样肯定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大臣也力请不可,但张皇后知道后,又是大闹一场,弘治皇帝只好点头同意。

事情还没有完。早在成化皇帝时,就下过一道谕旨,大意是:勋戚之家不得占据关口、码头、桥梁、闹市等地方开设摊点、经营买卖、侵夺民利,如有违反,地方巡按御史及有关部门全权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控制特权阶层进行不公平的竞争。这个政策深得民心,且利于王朝长治久安。没想到张家兄弟得势之后,根本不把谕旨当一回事,在都城内外及廊坊、张家湾等地区,与人经营买卖,侵夺民利,更可恶的是把手伸向国家的专营,投资食盐买卖。

盐业是由国家垄断的,个人插手其间,利润比今天的房地产经营高得多,真可谓是一本万利。一些商人看准张氏兄弟的特权,邀其合作,以为靠山,进行食盐买卖。张鹤龄一听大喜,当即就向弘治皇帝讨得长芦盐场盐引七十万引(明代一大引为四百斤,一小引二百斤),任他在其他盐场买卖。此例一开,又有其他商人与张家兄弟勾结起来,讨得两淮盐场旧引一百六十万引。从此,盐业失控,造成明朝盐法大坏。

还有两件事更见张氏兄弟张狂。因皇后的关系,张氏兄弟也可以说是皇帝的家人,加上弘治皇帝一向很随和,因此,两兄弟经常被邀请参加一些宴请。一次,皇帝吃得性起,便把皇冠摘下放在一旁。就在皇帝入厕之时,张鹤龄借着几分酒意,竟然把皇冠戴在了自己头上。此种举动,是要犯杀头之罪的,但只因是皇后的弟弟,谁也不敢吭一声,连比较正直的太监何鼎也敢怒不敢言。又有一次,张鹤龄趁皇帝退朝休息之时,一个人偷偷来到御殿,端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想是要过过皇帝老儿的瘾,不巧又被何鼎发现。何鼎跟随皇帝多年,见张氏如此无礼,便拿起跟前的一个木瓜想砸过去,但手到半空又停了下来,心想:皇帝倒会护自己,可张皇后与金氏可惹不起,只好向皇上报告。

皇上便向皇后说起这件事。但皇后抓住其中“二张大不正,无人臣礼”两句,日夜在皇上面前哭诉,说她的兄弟如何安分,何鼎如何无中生有,拨弄是非,要求皇帝维护国戚尊严。皇帝无奈,只好把何鼎打入监狱。没想到狱吏早被张氏家族买通,一帮打手竟用棍棒把何鼎打死。皇帝对何鼎印象很好,本想过一段时间将他放出,不想他竟死于非命,十分后悔,只好亲自写了一篇悼文,刻在何鼎的墓碑上。

弘治皇帝摆脱皇后的纠缠,是到了弘治十八年,事由李梦阳的一封奏疏引起。

这李梦阳,字献吉,号空洞子,甘肃庆阳,因母梦日坠怀而生子,故名梦阳。他是明朝的著名学者和文人,才思奔放,气度不凡,其文学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力主复古,且为人正直坦诚,疾恶如仇。弘治年间,大学士李东阳为文坛领袖,天下文人都崇拜东阳,独独李梦阳讥笑李东阳的作品柔弱,缺乏生气。

李梦阳在这年三月,应诏向皇上呈了一份很长的奏疏,批评朝政,上书论述二病、三害、六渐,共五千多字,透彻地阐明了治理上的得失。其中点名最多的是张氏兄弟滥用特权,给国家造成长期损害,说是“寿宁侯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要求弘治皇帝给予严惩。

张鹤龄知道李梦阳告了他一状,有些心虚,忙向皇帝辩解,又从李梦阳疏中摘出“陛下厚张氏”一句,说是对母后大不敬,按罪应当斩首。其实皇帝知道李梦阳指的是张氏兄弟,并非皇后。皇后与金氏对李梦阳恨得咬牙切齿,在皇帝面前哭诉,似乎不杀李梦阳不解其恨。皇帝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李梦阳下狱。

当时李梦阳在朝野名气很大,他的文章几乎无人不晓,算是当时文坛和政坛最大的明星。他一入狱,便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纷纷为李梦阳鸣不平。这时,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也交章论救,皇帝进退两难。

金氏一听那么多人说李梦阳的好话,怕皇帝变卦,竟在皇帝面前又哭又闹,说不处死李梦阳,她也不想活了。

一向温文尔雅的皇帝,终日被两个女人纠缠,气从心头起,怒自胆边生,竟破天荒地发起火来,拍案而起,拂袖而去。皇后与金氏见皇帝一发火,毕竟心虚,便不敢再纠缠,转向负责此案的官员勾通,希望能定个死刑。果然如她所愿,李梦阳被定死刑。但申报到弘治皇帝那里,皇帝这回也来了性子,就是不批。

正在为难之际,皇帝便征求阁臣刘健与谢迁的意见:“李梦阳的那份奏章,写得如何?”刘健与李梦阳平日有点意见,便说:“小臣狂妄。”而谢迁却说:“赤胆忠心,倾心为国。”弘治心中明白,便下笔批道:“梦阳复职,罚俸三月。”

这一下,李梦阳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而皇后一家却觉得名声扫地,便唆使人向皇上建议,说罚俸三月未免太轻,不如打他几板。皇帝看出来者不善,弄不好李梦阳可能是何鼎第二,死在板子下,便硬是不允。

在处理李梦阳的事件上,弘治皇帝采取了强硬态度,事情反倒有了意想不到的结局:皇后与金氏只有听命而已。

后来,弘治皇帝曾与刘大夏谈起此事,有些自豪地说:“我出于不得已,才把李梦阳关进监狱。有人主张打他一顿,我揣摸他们是想置他于死地,以讨好皇后与她母亲。我怎么能以杀死一个忠臣,去取悦左右之人呢?”看来弘治是一个明白人。

后来,皇帝趁一个机会把张鹤龄叫去独自谈话,严词责备,旁人只见张氏摘掉帽子,不停磕头。从此以后,张氏兄弟收敛了许多。一次,李梦阳在路上碰见张鹤龄,便指着他鼻子,大骂他扰民乱政,说到气急时,挥起马鞭,竟打掉他两颗门牙,张氏却不敢还手。可见人世间,邪恶毕竟敌不过正义。

没想到弘治皇帝虽然摆脱皇后家族的纠缠,但上天留给他的日子也不多了。

弘治十八年(1505年)年初,久旱无雨,皇帝一连几天早起视天。因长时间露立在外,致患伤寒,鼻孔流血不止,病情日渐加重。五月,弘治皇帝自知一病难起,临死托孤,将内阁大臣刘健、李东阳、谢迁召来,嘱咐道:“太子年十五,还未选婚,可令礼部速为。”大臣赶忙答应。

皇帝喘了口气又说:“太子年幼好逸乐,你们应当教他读书,辅导成德。”看来知子莫如父,预料太子将来纵欲无度,不一定成器,但只有一子,徒唤奈何?只好将皇位传给“好逸乐”的独子朱厚照。

第二天,弘治皇帝便去世,终年三十六岁,庙号孝宗。

史书把孝宗誉为明代继太祖、太宗及仁、宣之后,唯一值得称赞的“中兴之令主”。但他却把皇位传给了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 他的儿子正德皇帝朱厚照。

这个正德皇帝如同一个大“顽童”,把坐朝廷视为坐牢狱,整月、整年在外游乐,使得正德朝成为明代走向衰败的转折点。但正德皇帝的名字,随着民间剧本《游龙戏凤》(或《梅龙镇》)的流传,在后世的知名度,远远高出他的父亲弘治皇帝。(完)

新闻推荐

美国田纳西州枪击案致4名海军陆战队员死亡

▲7月16日,在美国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市,美国联邦调查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