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青春在灾区熠熠闪光
志愿者分发救灾物品志愿者搬运救灾物资
在灾区,我们总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在校学生,承担着物资装卸分发、修筑村道、帮助灾民清理废墟,安抚灾民、为帐篷学校的孩子们上课等繁重任务。他们将青春奉献灾区,无怨无悔,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救灾力量。他们用平凡的感动为灾区群众点燃了重建家园的希望之火,谱写青春之歌。
免费餐馆温暖百姓
7月31日13时许,重灾区梅川镇马家沟村安置点,村子里的一位老人拉着记者说:“他们人真好,来到村子好几天了,每天做饭给我们吃。”记者走上一片平坦场地看到,凉棚口上,众多村民手里拿着锅碗排着长队,凉棚里的3张桌子上放着两口大桶,一个桶里是白粥,另一个桶里是白菜鸡肉炖粉条,饭菜的香味飘荡在村子上空。每当村民拿出自己的锅碗,打饭的师傅就会舀一大勺白粥,再舀一勺鸡肉白菜,还有一些村民没有自己的碗筷,打饭的师傅就将饭菜盛放在一次性碗中,仍然是一碗白粥、一碗白菜鸡肉。
现场做饭的工作人员中有老人,有大学生,也有餐厅做饭的厨师,仅仅在这一个点,就有30多人帮忙做饭和派发饭菜。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在地震后第三天就开始支锅做饭给灾民免费派发饭菜了。这个善举的牵头人是岷县胜通驾校校长黎胜军,黎胜军是名共产党员,还有其他几位个体老板出钱出物。每天做饭帮忙的人当中既有大学生,也有出租车司机,还有餐厅的厨师。他们从24日起就在梅川镇马家沟设立两个做饭派发的点,同时还在岷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各设置一个点。连续6天,他们已免费派发4万份饭菜。
记者在灾区采访过程中,发现为灾区群众和救灾人员免费做饭的老板还真不少。岷县梅川镇漫生饭馆老板马漫生不但为灾民和救灾人员免费开放饭馆,还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自己为灾区群众和救灾人员免费做饭的同时,还带领志愿者队伍奋斗于救灾一线,
岷县马勺不特色新疆拌面餐馆的老板马勺不不仅是一名餐馆老板,他还是一位大爱无疆的志愿者。从2008年开始,马勺不组建了当地第一个“岷县民兵抗洪抢险救援队”,从汶川到舟曲,从芦山再到岷县,他们先后参加了10多次抢险救灾活动。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后,马勺不便免费开放了自己的饭馆。每天在一个救灾点就要用去180斤大米、150斤面粉、118斤鸡肉和60多斤牛肉。当记者问他免费开饭馆亏不亏时,他说:“只要灾区百姓能吃上饭,我觉得不亏。”
在漳县石川乡菜子川村,杜晓军的馒头店门口摆放的纸板上写着“抗震救灾人员免费”。只要有人进来,杜晓军夫妻二人就一人送3个馒头。地震发生的第一天,杜晓军夫妇蒸好的2000多个馒头全部送给了附近受灾的村民。第二天,杜晓军蒸好馒头,索性开着自己的小三轮车到受灾最严重的三条沟村,给受灾群众和武警官兵、医生等救援人员免费送馒头。他被广大灾民和救援官兵亲切地称为“馒头哥”。
岷县祥和源餐厅老板张莉,在地震发生后十分痛心,她决定免费开放饭馆,并亲自将饭菜送到各受灾安置点。7月22日晚8时,张莉和餐馆后厨加班加点至深夜,压了近3袋面粉,做了4大盆凉面,煮了500个鸡蛋,23日一大早,又买了240瓶矿泉水,租车运往重灾区永光村和永星村。看到有好心人拉来了凉面,两个村子的灾民十分激动,终于吃上了灾后的第一顿可口饭菜。当晚,张莉又和餐馆后厨加班做了同样多的凉面和鸡蛋,24日送到底固村。为了改善灾民伙食,25日凌晨5点,张莉又和后厨一起加班蒸了1892个包子,煮了2大吊桶八宝粥,送到兴文村,给灾民每人发放一碗粥和两个包子。26日,张莉又蒸了两大桶米饭,炒了2大吊桶豆角炒肉和花菜炒肉,送往马家沟村。由于接下来两天下雨,车辆无法进入,等到29日她们又将凉面拉到中寨乡同兴村。几天来,张莉每一次给灾区送饭时都买来500套一次性碗筷和数百件矿泉水。她的善举也感动了司机师傅,司机最后少收了200元租车费。
吃上香喷喷的饭菜
无悔青春无私奉献
在重灾区梅川镇救灾物资发放点,一群由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组成的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格外引人注目。每当有运送救灾物资的车辆停靠时,她们赶忙跑过来抢着搬运,稚嫩的肩膀上被勒出一道道的红印,汗水浸湿了衣裳,手臂被磨破了皮,但她们从不叫一声苦。这群小姑娘平时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村民们心中的娇娇女,从来没有干过脏活、累活,但是地震发生后,她们自愿参加了由当地妇联组成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从事搬运救灾物资的体力劳动。“灾区很多叔叔阿姨的房子都塌了,很多人都在受苦,我们干这点活算不了什么!”梅川中学初二学生李雪瑞说。
活跃在重灾区永星村一支年轻志愿者队伍中,有3个老志愿者引起了记者注意,他们或为灾民修路,或为帐篷学校的孩子们上课,或为村民们做饭、修理被砸坏的电器。62岁的赵俊方是一位来自河南濮阳的志愿者,他曾经参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灾区志愿活动,岷县是他走过的第五个灾区。在2008年汶川灾区参与志愿活动时,他的左臂被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伤,至今无法伸直。岷县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他便从四川雅安赶来,担起了为帐篷小学孩子上课的任务。在芦山参加志愿活动期间,他的哥哥去世了。到岷县灾区后,他的岳母刚刚去世。但是为了灾区的孩子,他没能回家看一眼亲人。“灾区很多孩子成了孤儿,他们更需要关怀!”赵俊方说。
38岁的志愿者卓聪是一位来安徽的警察,7月23日他一到永星村,还未休息就拿起铁锹帮村民们修起了路。他也是从汶川地震一路走来,从未停止过志愿活动,岷县是他走过的第五个灾区。
62岁的吴和春是一位来自河北保定的志愿者。1976年唐山大地震,吴和春首次参加志愿活动,那年他26岁,30多年来,全国各地哪里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哪里就有吴和春的身影。从50岁因病退休后,吴和春就成了一名专职志愿者。
记者在岷县灾区采访时,在各个受灾点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7月29日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就达到3000多人,从7月23日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就有大批志愿者来到灾区,他们中80%以上是来自甘肃省各市州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此时正值暑假,他们放弃假期生活,有的从家乡赶来,有的直接从学校来到灾区;有同学结伴而来,也有学校组织来到灾区。除了学生志愿者外,还有退伍老兵、普通群众、个体户和企业员工。他们都是自愿报名参与救灾工作,协助安置受灾群众、伤员转运、物资发放和心理安抚的繁重工作。救灾物资的装卸主要由志愿者承担,在岷县当归城救灾物资临时统一接收和发放点,每天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灾区,从早上7时开始,就要进行卸载,同时每天又有大量的救灾物资要运往各乡镇,要进行装载。志愿者没有任何报酬,连吃住行都要靠自己解决,但他们从不叫苦叫累,工作十分卖力。
新闻推荐
美国海军“新泽西”战列舰发射“战斧”巡航导弹(资料照片)多名美国官员和军事分析师26日认定,衡量行动风险和战略目标,美方如果对叙利亚动武,以“战斧”式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