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信息安全缺失危害实名制
新华社首尔12月26日电(记者张青)韩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为了解决网络诽谤等问题率先进行了实名制管理的探索。但是,信息保护制度的缺失,导致其实名制在实施5年后难以为继,这一教训凸显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应运而生的实名制
韩国网络实名制的雏形可追溯至2002年,当时出现了一系列与选举相关的网络犯罪,韩国信息通信部随即向新当选的卢武铉总统建议,从政府部门开始实施网络实名。但当时网民只需在后台进行身份登记,前台仍可匿名留言和上传文章,规模也仅限于15个政府部门网站。
2005年,在首尔地铁上,一名女子因纵容自己的宠物犬排便,激起公愤,遭到网民“人肉”搜索,导致精神失常。不久后,知名人士林秀卿因为儿子溺死遭到网络上各种谣言诽谤。同年,一份涉及韩国99名演艺明星隐私的“X档案”在网上被疯狂转载。这些事件使韩国民众呼吁严格网络监管,维护网络安全。以此为契机,韩国政府修改发布了《促进信息化基本法》《信息通信基本保护法》等法规,一步步推广网络实名制。
2007年,网络实名制正式在韩国实施,35家日均访问量超过30万次的主要韩国网站被要求进行实名认证,即用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注册并通过验证后方可网上留言。违规者将被处以30万韩元的重罚,甚至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实名制发展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发生在2008年,韩国女星崔真实因不堪忍受网络谣言,于当年10月自杀,在韩国引起极大轰动。韩国政府因此将实名制适用范围扩大到日点击量超过10万次的所有网站。
信息泄露未能避免
韩国实施网络实名制在减少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恶意留言,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暴力等方面作用明显。但它同时也面临一些争议,比如实名制网站内的大量网民信息资料一旦被犯罪分子盗取利用,后果难以估量。
早在2003年实名制初期,就有众多网民担心网络实名制会泄露个人隐私。因此最先执行实名制的是政府部门网站,随后在发生一系列网络事件后才逐步推广到商业网站。
信息泄露在韩国的确发生过。2008年针对ebay韩国子网站的黑客攻击,导致1800多万用户个人信息外泄。2011年11月发生的韩国某电脑游戏公司遭黑客攻击事件中,大约1300万名玩家的个人信息泄露。韩国现代资本服务公司和农协银行网络也曾遭黑客袭击,导致用户信息“暴露”,在线交易系统一度瘫痪。
最严重的一次事件发生在2011年7月,韩国门户网站NATE网和著名社交网“赛我网”遭黑客攻击,造成3500万名用户信息泄露。据统计,韩国在2010年的总人口才4800余万。这些信息包含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生日、电话甚至住址,它们有可能被用于电话诈骗或发送垃圾邮件等非法行为。此次事件让民众和政府都意识到,在解决安全问题之前就实行实名制存在隐患。
必须加强信息保护
上述公众信息大规模泄露事件,让韩国网络实名制面临巨大压力。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在2011年末向总统李明博提交有关重新检讨网络实名制的方案,提出从2012年起日均访问者超过1万名的网站全面限制收集和使用“居民登录证”(身份证)号码,2013年将其范围扩大到所有网站。
广播通信委员会还表示,将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和技术发展等情况综合分析网络实名制的利弊,提出进一步改善和补充网络管理制度的方案。今年8月,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依据此前法院的判决,决定将大幅修改与网络实名制相关的法律文件。
这一曲折历程为探索网络管理制度的国家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实名制在监督公共言论、规范网民行为、减少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有益作用,但如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护,就难以避免信息被不法之徒滥用和盗用。
互联网的发展要求管理体系与时俱进,信息安全则是基石。只有加强信息保护,才能更好推进网络发展。
新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