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林漫步胡雪岩的“戒欺”牌匾
□ 黟县 朱来平
最近,浙江工商部门在抽检中发现,血燕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最高达11000毫克/千克,比照国家强制性限量标准,最高超标350倍之多,食后可能致癌。8月20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对“问题血燕”予以曝光。说实话,公众对于类似事件,已经近乎麻木了。“问题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猪肉”、“地沟油”……太多了,哪一样不触目惊心?哪一样不让人闻之发指?然而在“问题血燕”事件中,人们的神经还是被狠狠地刺激了一回。为了“挽回声誉”,维护暴利,厂家居然反守为攻,搞了一个“山塞新闻发布会”,声称由马来西亚出口卫生部和燕窝出口公会等机构官员,对血燕的亚酸盐超标等问题进行“澄清”。但据查证,这居然是有人为了掩人耳目、忽悠消费者而精心炮制的一场骗局。不法奸商和不良商人,受着暴利的驱使,在造假售假上,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就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有一家老牌的国字号却能不逐暴利,奉行“戒欺”的经营理念,让人钦佩!这就是由“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于1874年的胡庆余堂。报道称,胡庆余堂国药号从2008年起就主动停止销售血燕。该店副总经理孙铁说,他们对药品的销售原则,是顾客提出任何问题,他们都必须做出回答。但对于血燕这个产品,他们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比如燕窝为什么会产生出血红的色,它的内在物质到底是什么,血燕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他们都得不到清晰的答案,也没有能力去辨别真伪,所以他们就不销售这个产品。这就是说,他们在抵制假货上,不仅拒绝面目清晰的伪劣产品,对那些一时搞不清内在品质的产品,也是不轻易让它上柜的。为的是对消费者负责,决不可赚黑心钱。
胡雪岩,他的经商生涯和人生命运,深深打上时代烙印。但是他奉行的诚信为本、信誉至上的经营之道,成就了胡雪岩“中国古代经营之神”的雅号。在他的药店大厅里挂有一块名叫“戒欺”的牌匾,上面写着由胡雪岩亲自拟定的文字:“凡是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巧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余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这块“戒欺”牌匾不是向外挂给顾客看,而是朝里挂着,专门要药店职工铭记的。正是这一诚信“戒欺”的经商准则,使胡庆余堂发展为一块金字招牌,在药界创造了辉煌。
在素以贾而好儒著称的徽商群体当中,许多商人都能像胡雪岩一样把戒欺作为经商第一要义。明朝歙县商人胡仁之在江西南丰做粮食生意,即使在天灾大饥之年“斗米千钱”的情形下,也决不在粮谷中掺假害人。在清代,婺源茶商朱文炽在广东经营茶叶生意,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后,他总是不听别人的劝阻,在与人交易的契约上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黟县西递胡荣命在江西吴城经商,因其“临财不苟取”,“信誉卓著”,使他经营了数十年的老店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晚年回乡,拒绝他人重金购其店名,说:“彼果诚实,何藉吾店名也?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徽州史志谱牒大量有关这类史实的记载,可以充分说明:诚信经商是商家欲图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和秘诀。因为徽商们知道违背道义,不走正路,害人也必将害己。在当今,商家如何自律,恪守经商的道德底线,“戒欺”去骗,或许应当从徽商身上去汲取有益的经营智慧。
“胡庆余堂国药号从2008年起就主动停止销售血燕”,真是当今乱象不断的商场中的一个奇迹。
新闻推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死相许。因为世俗的偏见,因为家庭的压力,也因为初恋的那份青涩,一对热恋中的少男少女无法抗拒命运中的挫折,直到劳燕分飞。因为爱情,在那棵记忆中的樱桃树下,他们的爱情虽然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