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院号贩子“正名”
·王望·
虽然加了引号,但肯定还是有人对笔者的命题嗤之以鼻。
从高价倒卖火车票、演唱会门票的黄牛,到如今医院排队挂号的号贩子,都说明这个社会投机倒把的大有人在。当然,笔者也无意否认在社会集体意识中,号贩子应属于“过街老鼠”之流,集体喊打,人见人恶。引用相关人士的披露:医院“号贩子”不仅扰乱就医秩序,还挑战了公民在获得医疗服务上的公平权利,蚕食的是市场的公平法则与法治守护权利的有效性,实乃市场与法治的共同大敌。基于此,这些年有关医疗改革的话题中,根治号贩子一直都是重要议题。与之相伴,从卫生部门单打独斗到多部门打出“组合拳”,相关部门的打击力度也“水涨船高”。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打击号贩子也成为代表委员议论的焦点,有的建议要将号贩子入刑,有的建议完善立法,有的则主张标本兼治……
但医院号贩子是不是真的在任何时候都是那么十恶不赦?相信与在老百姓心中信任度较高的医院打过交道的人中,不少人都曾经和号贩子有过接触。新浪新闻的网络调查显示,73.4%的网友在看病时遇到过黄牛,举报黄牛的只有14.8%,同时还有28%的网友为了看病会出高价买黄牛号。更有胜者,还有部分人在被“号贩子”痛宰之后,不仅不憎恶“号贩子”,还对其“感激涕零”,难道他们“有病”。笔者身边就有这样一位朋友,曾因为父亲病重与医院号贩子打过交道,花800元买了一个号。家人病愈之后,朋友万分感激号贩子“救人于难”,经常给那号贩子买礼物寄特产。朋友说,要不是那位号贩子朋友提供及时的“帮助”,他的父亲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相信同样的情况也并非是“绝无仅有”吧?
但是,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号贩子的存在和猖獗其实也从侧面反映出“一号难求”的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和相对稀缺的客观事实。当普通百姓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他所急需的优质医疗服务的时候,多花点银子找票贩子“帮忙”,算“投机取巧也好”,算“无可奈何”也罢,总之多少还是有那么点“周瑜打黄盖”的味道吧。否则,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号贩子和找号贩子的人“一锅端”?当然,诸君千万莫误会,笔者的这番言论并不是要证明号贩子现象存在的合理性。毕竟,医疗资源不同于其他商品,像“票贩子现象”一样,如果完全遵从价高者得的分配方式,则意味着大多数低收入群体将无缘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其后果必然导致生命价值和生命机会的不公!
该怎么办呢?如同有足够的座位,车站的票贩子就无从“计谋”一样,如果我们的医疗资源本身存在的问题已经得到根治,老百姓人人都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的话,还有人去找号贩子,那他还真的是有病。号贩子现象的症结在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就医分级分流不科学、不理性,这和票贩子一样,都是资源稀缺情况下衍生的某种怪相。因此,打击号贩子难,说到底还是看病难的问题,要真正让号贩子绝迹,同时铲除就医中的一切“找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现象,归根结底还必须从医疗资源配置着手,改变目前的优质资源过度集中的状况,形成医疗资源均质化供给。同时,在医疗资源总体供小于求的背景下,需要建立理性的分级医疗制度,以降低专家号的非理性需求,从而压缩并最终挤掉号贩子的生存空间。
新闻推荐
哥哥邓长富为纪念邓丽君60岁冥寿,前日来香港出席邓丽君蜡像换装揭幕展,他亲自拣选新装黑色旗袍:“其实看到丽君的DVD或蜡像,心里都蛮激动。”问到在台湾可有其他纪念活动,他说:“在北京跟台湾都会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