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一次偶像再造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 周末,是综艺节目引发互联网讨论的高峰期。而今年夏天,话题中必有乐队的一席之地。
有人说,中国摇滚迅速发展的二十年,也是时代巨变、物价飞涨,社会经济和精神文化飞速前进的二十年。文艺青年群体已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他们感叹年华已逝也好,挥霍青春无悔也罢,总之,话语权有了,情感黏度够了,《乐队的夏天》生逢其时。
作为一个让小众走向大众的平台,它呈现了中国乐队的生存现状。我们看到乐队人或纯真,或炙热,或局促的真实面,也看到了火爆现象背后,难以掩饰的问题——社交媒体上不乏冷静的声音,质疑现今多数乐队过于讲究论资排辈、缺乏创造性新作品、一味兜售情怀故事……
可做音乐和过生活不是一样嘛,都是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有限的自由。属于一个小团体的音乐、梦想跟精神,被关注、被喜爱甚至被批判,无论怎样,都好过被忽略、被放弃、被遗忘。
《乐队的夏天》像一个娱乐实验室,人们从哪个角度解读,又能从中领悟到什么,谁都说不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小众文化有机会传播给更多人,与当代青年产生共振。然后,他们在这稍作驻留,去往更丰富的未来。
小众音乐的豪华盛宴
当网红音乐人、流量音乐作品,越来越像是流水线下的产物,媒体与受众都已熟稔精致、讨巧,但缺乏个性的商业互吹的精髓。什么才能引发一代青年的共鸣,成为他们情感的输出?今夏的答案,可能是乐队。
你看过《乐队的夏天》没?
如果说,当年《中国有嘻哈》《中国新说唱》成为爆款,让人们看到小众文化出圈的希望,那么《乐队的夏天》开播,就是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乐队和各个年龄层的疯狂乐迷放置在同一场域,完成了一次偶像再造。
作为一档在豆瓣上拿到8.4分高评价的综艺,它引得不少明星自发为其打call:李健发微博说《花火》让他两次热泪盈眶;老狼说自己一看节目就失眠……与此同时,面孔、刺猬、痛痒、新裤子、盘尼西林等等,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今年夏天,也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挤进了一拨又一拨人的脑海。
据悉,中国有几千支可查证的乐队,每年有数百场大小音乐节,但构成年轻人文化娱乐生活一部分的乐队,始终没能进入更广泛大众的视野。有断层,亦有代沟,因此有人希望《乐队的夏天》能帮助一些乐队再崛起,也有人希望它能传承摇滚真正的精神。总之,你看过就知道了。
音综版《奇葩说》
相比流行、民谣,摇滚的接受度和传唱度更小,打动观众的,可能不只有它满溢的、真诚的音乐情怀。
制作光环的聚集
《乐队的夏天》官宣时公布的31支乐队中,不论是资格很老的面孔乐队,还是盘尼西林这样的人气新锐,都可谓中国摇滚乐坦各个类型中的佼佼者。再看评论嘉宾席,王牌制作人张亚东既可专业点评又能“教你做人”,“奇葩说CP”马东和高晓松“噪”点不断,还有行走的音乐男神吴青峰等等,节目制作聚集的光环,已经足够照亮这个夏天。
网络视频的助推
“希望参加完节目能有更多演出机会,不再为打车费操心,想做一个真正的音乐人”,Click15道出许多乐队的生存现状。而幸运的是,互联网视频作为推手,的确为这些乐队加了把火:新裤子的《总有一天我会欺骗你》出现在爱奇艺轻喜剧《动物管理局》插曲名单中,盘尼西林也为网剧《当她恋爱时》演唱了一首《再谈记忆》。观众也由此对他们的参与更有期待了。
永远的精神共鸣
台下的他们可能只是平凡的中青年,但灯光打,音乐起,他们就是热血澎湃宛若少年,是才华横溢星光璀璨。乐队人们意气风发,桀骜不驯,无不让人心生感慨。所以才有人说,《乐队的夏天》燃尽了所有青春年少的骄傲,也燃尽了无奈中年的落寞与挫败,它形成的巨大的市场效应,让所有人都能在节目中找到自己。
摇滚,音乐之外的生活窥探镜
成年人总能找到各种方式与生活和解,喝酒、吐槽,以及听摇滚乐。永远热血、很燃很真的歌词和曲调,常常给人一种只会愤怒嘶吼、怼天怼地的即视感。但在《乐队的夏天》中,摇滚不只是一种音乐界的种类,而是带着生活毛边儿的窥探镜,它是中年危机的唏嘘哀叹,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
中年危机没有人躲避得了
有人说,35岁的中年危机不是先从职场,而是从玩摇滚的乐队人开始的。摇滚大牛窦唯因吃路边摊沦落为油腻胖秃中年男的形象,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手捧保温杯,被嘲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终会捧着保温杯向你走来。张亚东在《乐队的夏天》节目中听到盘尼西林翻唱朴树的《newboy》后泪流满面,说年轻时感觉一切都会变好,但回头一望时光匆匆,大家都老了。摇滚圈中年危机,并不比普通人的中年危机更高级。
Live是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据一份音乐研究报告显示,90后人群比年长用户更喜欢追求个性化的音乐,对现场体验感受和频次的要求更高,消费力也更强。如果说众多音乐节更似一支支兴奋剂注入每位青年血液中,那么《乐队的夏天》节目中的“Live”元素,更像是让音乐成为日常,成为青年生活的一部分。在青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攀升的今天,如今看《乐队的夏天》,已然成为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真情实感或已成为奢侈品
被生活劈头盖脸暴击后,还得重燃斗志的当代人,内心被各种疑问填满,被各种糟心事淹没,却不敢反抗,更不敢呼救。此时,能充当情绪宣泄出口的歌词、曲调便成为这群人的安慰剂。相比洗脑神曲、快感易得的短视频,带着生活毛边儿的摇滚乐才会给人心头一颤的感觉,这也恰恰预示着:真实情绪的表达,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疲惫生活压抑的英雄梦想
听闻梦想,十有九悲。盘尼西林贝斯手熊花潜伏在今日头条做运营,鹿先森成员中有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刺猬乐队主唱赵子健刚辞去了程序员的工作……据一篇揭秘乐手隐藏职业的文章统计,国内音乐圈里超过一半都是斜杠青年:84.3%的人是兼职做音乐。无法通过梦想获得生活来源,是残酷现实中不容商量的真相,但这并不妨碍一些人在月亮与六便士的抉择中,抬头看见了月亮,并有着追逐它的执念。
音乐与时尚关系密不可分
你以为它是一部音乐综艺,其实它是音乐节集锦;你以为它是音乐节集锦,其实它是一部复古时尚史。海龟先生乐队的波普风、新裤子乐队的disco造型、皇后皮箱的嬉皮服装、Mr。Miss的美式复古……自节目播出后,某宝又开始流行起各种摇滚时尚潮流。用皇后乐队主唱FreddieMercury的原话来说,就是“你看到的不是演唱会,而是一场时装秀。”
小众文化的大众化突围
狂野的、个性的、躁动的、不配合的、不搭理的……摇滚乐一直以来都被贴上诸多标签,而在《乐队的夏天》里,你能看到的是多种“姿势”,面对流量和热度的迷惘,突破自我风格的风险,综艺元素加入后的诡异,以及那些“唯真爱最短暂”的观众。
有多大的热度,就有多少的争议
被人视为红利的流量,哪一个不是带有双面人生。
内容风险:不可否认,小众亚文化存在一定的内容风险,所以我们看到,黑撒的《苍井空与流川枫》被改成《校花与流川枫》,海龟先生的乐手们穿着高领衣物遮挡文身,对当下参赛乐队们来说,妥协不仅仅只是不得已的选择,而是有限度地“作死”,才能在不“死”的情况下保证“作”。
艺术破圈:有人说综艺节目本身就是面向大众的流行文化,乐队来参加节目就是来“破圈”的。所以会有乐迷质疑,“为什么这个乐队变了?失去自我了?”“为什么歌词曲风改得口水化、谄媚化了?”如果说艺术本身就是冒险,那些突破属于自己风格的表演,那些融入新思维、新东西的舞台效果,极易被人误认为是“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品位”。
流量变现:玩音乐能当饭吃吗?新裤子乐队之所以参加《乐队的夏天》节目,是因节目组告诉他们,上了节目之后你们的微博粉丝就能破百万了。而现在七期节目已播出,他们距离百万粉丝,只差80多万。都知道流量和热度,是商业变现的第一生产力,但可悲的是,它们从来不接受别人的过分讨好。
无关音乐的娱乐,是小众文化必经之路
摇滚是激情澎湃的、个性的、躁动的且具有强烈颠覆性的,综艺是温和平顺的、嬉闹的、大众的、欢脱的,但不能说两者相遇一定是件坏事。虽然也有网友指出,一些摇滚乐手对马东综艺式的聊天和问题颇为尴尬,或很难形成有效的交流,而张亚东说“乐队就是要有不同的态度”,高晓松指出摇滚乐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配合,不搭理”,这些与综艺的要求截然相反。但为乐队提供一个舞台,借用综艺的力量向观众展现他们的作品和精神,就说他们初心失真,未免太过苛刻。毕竟,当下的消费特性里,所谓大众主流的元素,在此之前,也都曾小众过。
夏天迅速到来之后,四季依旧如常轮换
话说回来,摇滚对于一些伪乐迷来说,只是意味着一种“姿势”。看过《乐队的夏天》后,记下刺猬乐队唱过的那句金句“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听过九连真人的《凡人歌》只知评价“好燃”。当跟风和刻奇代替了热爱和共情,摇滚成了商品和快消品,成了标签和热点,而那批观众,他们去年爱的是说唱,前年喜欢上了民谣,明年你喂Ta什么“新菜”,他们也一样买单。夏天迅速地到来之后,四季依旧如常轮换。
(来源:城报)
新闻推荐
《乐队的夏天》以“乐队”的名义,点燃观众对摇滚的热情 小众文化 大众互动
半岛记者王悦这个盛夏,“乐队”成为关键词。《乐队的夏天》C位出道,唤醒了许多人对于摇滚的热情,不仅给观众科普了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