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以“乐队”的名义,点燃观众对摇滚的热情 小众文化 大众互动

半岛都市报 2019-07-19 00:53 大字

半岛记者王悦

这个盛夏,“乐队”成为关键词。《乐队的夏天》C位出道,唤醒了许多人对于摇滚的热情,不仅给观众科普了音乐名词,还让大家认识了众多乐队,在话题之外也引发了很多思考。一档优质的音综不仅仅在于呈现的音乐风格,质感内涵缺一不可。而“乐队”文化想凭综艺出圈,也并非易事。

这次“乐队”是真正的主角

自5月以来,很多同事和朋友口中的话题都绕不开一档音乐网综《乐队的夏天》,这档节目上线以来,热度与口碑齐飞。节目邀请了华语圈各具特色也颇有名气的面孔、痛仰、新裤子、旅行团、刺猬等31支原创乐队参与竞演。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节目没有设置评判性的“导师”席位,把所有的投票权交给现场观众。张亚东、高晓松、吴青峰、乔杉、欧阳娜娜等嘉宾变身“超级乐迷”,与观众一起观演、向乐队提问,讲述与众多乐队的缘分,分享自身经历。对于乐队文化小白来说,大多数乐队名字都是陌生的,而这档节目把他们推到了大众面前,像名不见经传的乐队“九连真人”凭借一曲《莫欺少年穷》成为黑马。

其实以乐队形式作为节目主题,《乐队的夏天》并不是第一个。早在两年前,江苏卫视就已经推出一档名为《中国乐队》的节目,这也是国内音乐真人秀领域第一次把乐队作为主角搬上节目。但《中国乐队》“无海选、不PK、不淘汰”的概念,让它不具备综艺节目应该有的戏剧悬念,倒更像是一个介绍乐队的纪录片,很快就淡出大众视线。因此《乐队的夏天》才是国内音乐综艺节目里第一个真正的乐队节目。

打破偏见走进大众视野

乐队既是一种组织形态,也是一种音乐风格——以各种乐器的组合形成一种扎实饱满的聆听感。尽管中国乐队已经走过了35年,但始终是小众文化。很多人对于乐队的印象停留在,每当各大音乐节,看着他们在舞台上各种嘶吼和呐喊,对于一部分乐迷来说,乐队文化甚至有些戾气和狂野。而《乐队的夏天》给予了独立音乐全新的机会,用年轻人喜爱的超级网综模式,让乐队展现自己的歌曲和理念,与观众共同探讨多元的乐队精神内核。

参加节目的31支乐队中,不仅有成立20年乃至30年的老炮儿,也有90后的后起之秀。音乐风格涵盖流行摇滚、重金属、英式摇滚、雷鬼、方言、朋克、FUNK、民谣、电子等多种音乐类型,同时,通过舞台、制作、音效、现场气氛、画面等交相呼应,这个综艺本身就像是一个“盛大的音乐节”。除了乐队演出,还是一场音乐科普大讲堂,除了一些专业名词,还有中国乐队的发展简史,每个乐队的成长故事,而很多优质乐手都有自己的其他工作等现状,在情怀之外,也引发了一定思考。

延续效应和商业模式挺难

虽然《乐队的夏天》很火,但是大部分评论还是一致表示,乐队文化难以真正出圈。有分析认为,这类节目受众群体,实际上和LiveHouse、音乐节的消费群体,有着极大重合。节目的热播会圈一些新粉,但随着节目的下档,很难形成像《中国新说唱》那样的延续效应和商业模式,毕竟嘻哈是全球潮流,而乐队实际上有一定的门槛。乐队音乐还是一种互动型音乐,台上的歌手和乐手在躁动,台下的歌迷同样如此。朋克、金属这些比较躁的音乐类型,更需要到现场才能体验到其中的美妙。

在各种声音之中《乐队的夏天》将收官,这个夏天它带给观众很多好听的歌曲,也让乐队文化得以传扬,走向大众舞台。

新闻推荐

硬碰硬 《声入人心2》与《中国好声音》周五同日开播

《声入人心2》出品人张惠妹半岛记者刘礼智去年,黑马综艺《声入人心》俘获了不少人心,把美声这种本来很小众的艺术推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