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郑佑之

宜宾晚报 2020-07-13 10:34 大字

在川南宜宾,郑佑之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是一位用马列主义精髓铸造的英雄人物,也是无产阶级队伍中富有突出才华的领导者。近日,长篇纪实文学《碧血丹心郑佑之》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郑佑之是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原宜宾县古罗场)画象嘴人。他5岁入私塾,18岁考入叙府联中(今宜宾市第一中学),后考入成都农业学校殖边科,后又投笔从戎,参加护国讨袁战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主义在川南城乡的传播者,赵一曼(郑之妻妹)、余宏文等共产主义战士,都先后受到他的培育。1926年他任中共宜宾特支书记,分工负责农运,先后去宜宾北路、南路乡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1927年,他担任宜宾县农民协会执委会负责人。1928年被选为川南特委委员,并担任中共宜宾县委书记等职务。他在宜宾乡村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组织农民武装,相继建立和领导了数千人的川南农民革命军,同国民党反动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反对苛捐杂税的抵抗斗争,并组织了川南的农民暴动。调任合川县委书记后,他组织领导了马房街民众抵抗驻军强拆民房的“马房斗争”,抵制政府摊粮派捐的反饥饿斗争。1930年调重庆,先后担任中共川东特委、合川中心县委、江巴中心县委的领导工作,同年在重庆被捕遇害,年仅40岁。遵照郑佑之遗嘱,他最终被安葬在了亲手创办的普岗寺平民学校背后的一块平地上……

该书作者为宜宾作家罗鸣,该书旨在缅怀英烈,告慰英灵,让英烈事迹永远流传,让英烈精神永远闪耀。在创作这部长篇纪实文学的过程中,罗鸣查找资料,痛苦构思,在坚持尊重历史事实,把握重大事件,对时间空间、故事情节上不拘小节,采取文学创作中的艺术处理。在几个月内的写作时间里,更是甘守寂寞,透支智慧才思,最终呈现了这部30余万余字、史料翔实丰富,叙事生动形象的作品。

新闻推荐

开拓新思路 抓实抓细项目投资工作

(上接第一版)记者:叙州区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在提升自身优势,吸引企业投资、促进项目落地等方面,会有哪些新举措?唐瑶:今年是“十三...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