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宜宾日报 2018-10-11 01:01 大字

□ 叙州区合什镇 吴代秀

统筹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已成为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国家、省、市、区的强力推动下,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已极大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内涵更加彰显。但是,农村教育要实现真正的均衡发展,尚亟待破解师资难题。

一、乡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问题

硬件建设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基础,但师资的均衡更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各种原因,乡村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质量。

(一)理想信念不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到乡村任教的年轻教师并没有安心从教的坚定信念,而是把从教作为抓住编制的契机,寻机适时调离教师岗位。由于城乡各种条件的差距,部分教师没有扎根乡村的信念,服务年限一到,立即公招或调动到城区学校,不愿多做一刻停留。

(二)师资力量不均。乡村学校一直扮演培养新聘教师和输送优秀教师的角色,优秀教师引不来,骨干教师留不住。以乡镇为例,2017—2018年新聘教师38人,调离和辞职17人,借调(含跟岗学习)4人,乡村学校已经成为“新聘教师培训基地”;乡村学校大多编制人数已满,但学科缺编严重,音体美等教师大多不愿应聘到乡村学校从教。如一乡镇初中学校12个班级只有1个专业体育教师,村级小学现象更为严重。

(三)入口低出口难。近年来,不论是否属于师范专业,只要有“教师资格证”,仅凭“一张试卷”选教师,且相当一部分人员毕业于职业技术学校,他们大部分留在乡村学校任教,从专业素养讲,教非所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资质量。入口偏低还导致“阴盛阳衰”的现象愈演愈烈,据统计,全区女教师占比达59%,乡村女教师占比更大,一孩、二孩扎堆生育,如合什镇学校每年有8—10名女教师休产假(占教师总数比例为6%),且假期根据政策不断延长,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教师出口不畅,对师德缺失、消极怠工、教学水平低下的教师,尚未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长久形成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觉,影响了乡村教育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也制约了乡村教育的质量。

(四)政策保障不够。乡村教师待遇偏低,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缺乏吸引力。目前,根据乡镇边远程度和学校类别兑现了260—660元的乡村教师工作补贴、农村津贴政策,极大鼓舞了乡村教师,然而这远远不及城区学校开设“四点钟”课堂的吸引力,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增大。乡村学校普遍路途较远,交通条件不便,生活环境较差,在交通补贴、生活补贴、职称评定、表彰荣誉等方面政策倾斜力度不大,乡村留教就成了权宜之计和缓兵之策,教育优质均衡就遥不可及,孩子享受公平教育就是纸上谈兵。

二、建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对策与建议

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在理想信念上、教学水平上、待遇培训上、师资引进上给予支持,稳定和优化农村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筑牢师魂是关键。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老师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既肩负重任,又使命光荣。每个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应珍惜这份光荣,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评选好、激励好、宣传好教书育人楷模,营造人人争当楷模、人人尊重楷模的良好氛围。学校应加强政治思想和师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育人根基,有效提升政治思想和师德师风水平,营造良好教书育人氛围,让教书育人正能量占领学校思想高地,培育扎根农村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培育教书育人的自觉与自信,让教师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实现对学生的培养与塑造。

(二)整合师资是前提。加强城乡师资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学校师资质量差距。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师资的优劣,加快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急需破解“教师向上流动顺畅,向下流动阻塞”难题,应整合区域内教师资源,需要建立刚性制度,规范校长、教师流动机制,建立优质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制度,构建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激励机制,畅通上下流动,形成良性循环,力促城乡学校师资均衡,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教师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以研培中心为主,在优质学校设点、学科带头人示范、视频在线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推进乡村学校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提升。

(三)激发师能是动力。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潜能。补齐乡村义务教育短板,让更多优秀教师留在乡村是关键,如何让优秀教师留下来,落实保障政策是根本。在继续兑现乡村教师乡镇补贴、农村津贴两项补贴的同时,尽快兑现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政策。实行职称评定和评先政策倾斜,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和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名额。加大乡村教师表彰奖励力度,提高奖励标准和表彰奖励名额。根据工作量和实际贡献适当提高班主任、学校管理者的交通、通讯补贴。让乡村教师看到希望,提升乡村教师的认同感和获得感,牢固树立扎根乡村教育的信念,为振兴乡村教育做出贡献。

(四)优化师源是保障。教育是一门艺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优化教师招聘机制,加大师范专业毕业大学生应聘的教师岗位数量,同时应实行加分政策和优先录用政策,逐步形成专业对口,教为所学。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应聘教师岗位,应实行入职前为期不少于3个月的教材、教法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才能上岗。新聘教师要进行学科专业知识面试,形成“笔试+面试+培训”综合考核招聘机制,尽力保障师资准入质量。落实教师资格证定期考试制度,根据考试情况建立继续教学、待岗提高和淘汰机制。推行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与教师脱产培训、待岗提高形成良性互动。建立优胜劣汰考核机制,实行表彰奖励、绩效进等、职称评定加分或优先、干部任用优先和末位交流、绩效降等、待岗等多种考核措施,激励教师积极向上,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工作研究

新闻推荐

投资2041.9万搞“网改” 10乡镇电力“孤网不孤”

晚报讯近日,在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峰洞村六组,国网宜宾江北供电公司技术人员正对农网线路进行查勘。9月,该公司投资2041.9万...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