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 推动宜宾新一轮大发展 关闭468户土法造纸作坊 宜宾县走绿色发展之路
□张烨彧 本报记者 王悠璐 陈杰
土法造纸在宜宾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已成为部分乡镇的支柱性产业,更是造纸作坊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但是,土法造纸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越来越不能忽视的问题。6月8日,记者从宜宾县环保局获悉,该县468户土法造纸作坊已实现全部关闭。
宜宾县设备设施齐全、具备生产条件的土法造纸作坊有468户,从业人员有700余人,生产工人工资平均在3000元/月左右,涉及家庭人员3000-4000人,直接触及关闭户整个家庭的经济利益。“既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又要以人为本帮助解决关闭户群众的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宜宾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罗洪告诉记者,这是关闭前宜宾县环保局头疼的两件事。
确实,关闭土法造纸作坊就相当于断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我不关,也不会签什么承诺书!”“关了我们吃啥子?我就只会干这个!”在最初的动员工作阶段,罗洪的耳朵里这样的声音反复响起。部分作坊业主和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让作坊里都仿佛弥漫着抵触情绪。
可是,为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闭土法造纸作坊势在必行。2016年12月26日,宜宾县委、县政府召集环保等相关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县境内商州、龙池等乡镇土纸小作坊坚决按照相关产业政策限期无条件关闭,一槌定音,彰显了县委、县政府对关闭工作的决心。
虽然有了政策的支撑,可关闭工作还得体现人性化。“大家再努把力,创新工作办法,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罗洪反复告知联合执法组,要再三上门宣传解释、召集村民开会,一步步争取群众支持,慢慢地,开始赢得了利好局面。
为了彻底完成关闭工作,宜宾县还制定了“拆除土法造纸作坊所有生产用电设施、拆除土法造纸作坊生产的所有设备、设施和清空浸泡池中所有原材料”的三项关闭标准,对设施设备、2年内的转型发展、竹片的一次性处置等明确了帮扶标准,鼓励主动关闭。几个月下来,宜宾县关闭土法造纸作坊工作组进村入户,一户户地开展政策宣传、组织动员、收集问题、实施关闭、检查验收、资金兑现、转型帮扶。随着工作的扎实推进,群众也从抵触变成了支持,积极配合关闭工作,如今已实现468户土法造纸作坊全部关闭。
(下转第二版)
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宜宾
新闻推荐
徐雅丽(宜宾)周四,该是小文来做卫生的时间,但那已听了3年多的熟悉敲门声再也不会响起了。周三晚上,一个陌生的电话打给我,声音有些低沉:“徐姐,我是小文的同事,明天小文不来给你做卫生了,怕你...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