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马帮与匪帮 宜双古道的江湖传奇

宜宾晚报 2016-11-24 00:00 大字

□ 凌受勋 文/图

从宜宾南岸出发,经赵场,至庆符(今属高县)双河场的古驿道,是宜宾经过筠连塘坝往云南的南丝路古道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条不借助于河道运输,也就完全不受河道情况变化影响的陆上交通干线。

这条路的始发点是南岸青草坝。青草坝的对岸是宜宾老城区小校场,与临河商圈街道走马街、栈房街、光复街相通。民国时期青草坝有马店十多家,可容纳驮马一千多匹。驮马到宜宾,无需渡过金沙江,不仅食宿方便,货物也得以安全卸下。

返回云南的马帮从青草坝出发,沿金沙江南岸大路上行至雪滩,经石门子双黄葛树、牧师堂、石滩子、大南坳、赵场、书房头、牛洗滩、薄耳上、薄刀岭、邓望和百岁牌坊、烂包弯、斑竹林、灵官堂、马蹄铺,至双河场,共计55里。

这条石板大路在清代已经存在。清嘉庆《宜宾县志》记载,清嘉庆17年赵场已设赵家铺,赵场南15里的薄刀岭已设薄刀岭塘,薄刀岭往南路上20里处白石岩下,已设马蹄铺和马蹄铺塘。这条55里的古道上就设有4个塘、铺,可见其重要。

这条道上的老住民,至今对当年这条路上驮马成阵,背帮不绝的情景记忆犹新。

■ 马队往事:猴子随着马帮走

76岁的住民邓先成住在赵场书房头赵景深故居旁边,据他讲述:“我3岁时(1940年)看到匠人在安置到薄刀岭去的大道上的石板,两块3尺宽的石板拼在一起有6尺宽(2公尺)。石板路一直铺到双河。牛洗滩桥头有棵大黄葛树,因捡柴和取水都方便,过往马帮在树下用大罗锅煮饭吃,还在那里换马掌。过往马队一般都有四五十匹马,头马脑壳顶上戴两朵大红花,马颈子下吊着两个大铜铃,一走动就叮当响,马屁股上一边披一个红色流苏;二马颈子上吊两个小铃铛,喜幸得很。有时候看到头马身上还蹲了只猴子,随着马队走,娃儿些都喜欢猴三儿,就会跟着头马走老远一段路。《西游记》上孙悟空曾被封为‘弼马温’,猴子可以避马瘟,故马帮带了猴子。马锅头穿双牛皮靴,或走在头马的前面,或走在头马旁边。我还看到,驮马从云南驮起锡锭来,从书房头大道上走过,一匹驮马驮4坨锡,马鞍两边各放两坨,锡锭每块有1尺5寸长,听说是驮到兵工厂去做子弹头的。从宜宾往云南的马队驼盐巴到云南去,道上来往不绝。”

■ 古道残踪:仅剩两段遗迹

岁月沧桑,古道风光不再。如今这条石板古道只剩下了两段有石板的路面。一是距书房头赵景深故居200米处是牛洗滩古道,安家沟流出来的溪流恰好阻住了道路,牛洗滩石桥没有修桥墩,桥板就直接安放在石滩上。3块长3.7米,宽0.86米,厚0.37米的整石板拼成桥板,因年代久远,大石板桥面已磨出了深深的印迹。桥的上方侧面阴刻的“放生池”三个楷书大字仍然非常醒目。溪水潺潺,但水并不清澈。

过桥后一段不足30米的石板路往左偏离了后来修筑的乡村公路,消失在一片庄稼地里,这段路也是古道遗迹。牛洗滩73岁的住民黄焕辉讲述,当初石板路是两块拼斗起来。笔者量了其中一块,长1.26米,宽0.40米,厚0.11米,两块拼斗,路面达到2.52米。

再往前走,薄耳上已无石板遗迹,过了薄耳上至靠近薄刀岭的鸭池(是一座农宅所在的小地名),这一段当地村民称为“鸭池大道”。此段尚存五百余块石板,构成了基本完整的路面。石板长1.35-1.20米,宽0.40-0.30,厚0.09米左右。纵观整个路面,估计当初拼斗路面石板时,长短石板互补达到2.5米宽,可容两队驮马迎面走过。

新闻推荐

97001011631) 中学一级物理教师资格证(宜职改办2006年7月14日评审) 遗失 声明作废宜宾县柏溪镇任培兴家庭农场 发票领用薄 编号:5115211

牟前毅(身份证:512501197001011631)中学一级物理教师资格证(宜职改办2006年7月14日评审)遗失声明作废宜宾县柏溪镇任培兴家庭农场发票领用薄编号:511521198511067773遗失声明作废宜宾市翠屏区写生服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