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进校园 一对一打开心结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吴平
9月21日,宜宾县二中的心理学爱好者社团“心灵天使”举行了新学期的第一次迎新会;与此同时,该校心理咨询师郑新华在做完两个学生的心理咨询后,赶飞机飞往广东,参加“意象对话”的心理学培训。
“通过16年的努力,全校建有设备齐全的个体咨询室、沙盘游戏室、积极心理室等。”该校党委书记伍绍明介绍,县未成年人心理指导中心于去年在此成立,面向全县的师生开放,开展个体咨询1500余人次,团队辅导50多次,讲座32次,初步在学校及周边形成了尊重个体生命质量、重视心理卫生健康的氛围。
逐渐正规校园“开心”辅导受重视
李景梅2001年来到县二中就任心理辅导老师,并且当年就为高二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
“刚开始,学生出现行为或者心理问题,老师最常见的做法是惩罚、叫家长、写检讨,严重的还要劝退。其实如果从心理层面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解开心结的话,一些问题可以得到缓解甚至不再发生。”李景梅说道。学生对心理咨询也存在误解,认为来咨询的就是“心理变态”,主动寻求帮助的很少。
通过多年的知识普及,才让大家有所转变。最明显的进步是3年前学生社团的建立,社员不仅积极致力于自我探索,也能成为老师与同学的桥梁。老师们也积极介绍“适应不良”学生去做咨询,即便占用其主课时间,也不计较。
与此同时,学校的硬件也在逐步改善。
最早没有专门的咨询室,李景梅做咨询时就带着学生满校园溜达。郑新华2005年入职后,有了一间咨询室,但当学生超过一人时,还是需要到处寻找安静避人的环境。
“但我还是很幸运,我的同学,同是心理学专业,到小学的就上语文数学课,到中学的上通用技术,或者在团委、政教处,总之,真正发挥专长的很少。”郑新华说道,从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部分学校开设得并不理想。
如今占地100平方的心理咨询中心,配有一个接待厅,三个咨询室,购置了情绪控制仪、游戏沙盘、幻灯投影器、放松椅等设备。新批下来的100平方米的活动室,正待装修。
在师资上,专职心理老师增加到3名。李景梅前后投入上万元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学习了催眠、沙盘游戏、意象对话等技术;她和郑新华还通过宜宾市心理协会、春霞关爱中心等提供的机会,参加了性教育论坛,积累了课件、教材等教学资源。
压力较大宜跟咨询师当面交流
李景梅的咨询师团队,除了为高二开设心理健康课,还为高三学生开设团队辅导。尤其在高考前,针对有的高三学生动力不足、有的失眠、有的焦虑紧张等问题,提供心理咨询,鼓励学生参加活动。
“学生的问题有几大类,成绩压力、同学交往、亲子关系、职业规划等,一个趋势是随着‘性\’的开放度比以前大大提高,学生这方面的问题关注得更多了。”郑新华介绍一个案例,父亲出轨让一个学生对两性关系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压力较大。而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父亲与自己是互相独立的个体,通过责任分割,让他卸下负担。
“早期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影响很大,也会为现在的行为问题埋下伏笔。”郑新华说道,有些咨询一两次可以结案,但有些复杂的,要追溯至父母教养方式,已经表现出躯体化症状的,就要10多次才能有效果。
郑新华还提醒,学生中有乱给自己贴标签的现象。受网络文化影响,动不动就认为自己有 “强迫症”、“抑郁”、“基因突变”了。“网络上一些对情商、人格的测试,或者心理问题的解释,要看出处是否权威,不能盲目相信。即使权威,也仅供参考,不是诊断。如果想了解自身问题,最好是跟咨询师面对面交流,其次是通过电话交流。”
“此外,心理咨询另一个重要群体是教师。如今教师的压力大、职业枯竭感严重,身心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再遇到学生的突发事件,老师一下子就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伍绍明认为,如果能有较好的心理辅导,老师会受益很多,间接受益的也是学生。
据了解,宜宾县在各乡镇和县直属中心,设置了心理辅导站,在城镇社区和中小学设置了心理辅导室,通过三级网络,提高未成年人以及心理问题高危、易感人群的心理健康,助力实现活力校园、和美家庭、和谐社会。
新闻推荐
伍国材推着轮椅,带爸爸出门伍国材协助奶奶做雾化治疗清晨6点半,9岁半的伍国材就起床了,他要推着轮椅上的爸爸去洗漱;7点,身材瘦小的他连跑两趟,将租的行军床还回去,之后,又马不停蹄地为父亲和奶奶买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