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古镇川剧旧事
□ 郑启友
川剧在四川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川人喜闻乐见。在横江,群众清唱川剧最开始是从座唱兴起,唱时不化妆,只摆一张桌子,打鼓的、敲锣的、拉琴的、清唱的,围桌而坐,这种特殊的川剧演唱形式在清末民初萌芽兴起,直至20世纪70年代仍盛行。
袍哥百姓都爱看剧
旧时横江袍哥帮派兴盛,行帮社团集会无不以组织唱川剧打“围鼓”热闹场面、娱乐群众、联络社团友邦。袍哥社团例行“茶哨”屡见不鲜,“茶哨”即茶座会,但与今天之茶话会迥然不同。在“茶哨”会上,一般都要安排打“围鼓”唱川戏,因此川剧在横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横江袍哥平时多在“鼎康”祝伯尧的茶馆开“茶哨”。
横江人喜爱川剧,每逢盛事,亦以唱“围鼓”打“玩友”热闹热闹。唱玩友的戏目,有的事先定好,有的临时商定。若被人邀请唱戏,则要迎合主人,如喜事唱《天官赐福》等喜剧,丧事则唱《二十四孝》等剧目。
横江有戏楼五个,分别是张爷庙戏楼、禹王宫戏楼、东岳庙戏楼、王爷庙戏楼和真武庙戏楼,其中以真武庙戏楼建设得最好。
川剧大腕来横江
在横江演出过的剧团有:翠华帮,其主要艺人有露凝香、汪筱凤、孙莲花、金画眉;富春帮,主要艺人有骆翼德、筱树权、曼卿、赖子华、邓华玉;桂华帮,主要艺人有曹德山、李树泉、罗敬芬、小金菊、大月来。
后来如曼秋、小钟、薛艳秋等无帮派人士也曾来横江演出。薛艳秋是当时叙府文秋剧院的老板,人称“薛老板”。肖席珍(本名肖炳卿,字席珍,横江的风云人物,曾任清军叙州府团防局第一任室长,北伐时期为滇军蔡锷部排长,宜宾县南路总办,刘文辉的拜把兄弟)带条子给宜宾专署谍查队队长杨绍林,谍查队中队长卢绍文、李银成,请薛老板演戏。薛老板来横江演戏之前,由横江派人坐船到安边接人,共七张滑竿,连道具也用滑竿抬到横江。
来横江演戏的剧团多,原因在于横江有肖席珍、江赢洲(其兄子清是护卫营营长,肖席珍的干儿子)等喜爱看戏的人士,也因横江鸦片又多又便宜。
昙花一现的川剧团
1956年,横江镇人民委员会成立了横江区文工团,同年6月改名为宜宾县第二川剧团,镇政府出资2000元去成都置办了服装行头。南溪县川剧团来横江演出时,镇长蓝海清找到该团负责人,请求留下一名演员帮助横江发展剧团,该团同意留下坤旦演员鲜齐秀。
鲜齐秀带领大家练基本功,帮助排剧目。以前大幕剧才有剧本,折子戏没有剧本,由鲜齐秀编导,言传身教。陈昭汉为团长,即行政组织者,全团演职员42人,主要演出剧目有大幕剧《劈山救母》《铡美案》《画皮》《柳荫记》,折子戏《营门斩子》《八郎回营》等,通常晚间在王爷庙演出,票价每张5分,还面向单位预售团体票,场场爆满。演出《画皮》时,楼厢上都站满了人,可以想象当时场面的壮观,剧团还去沿河或沿铁路路线的场镇、厂矿巡演,包场50元。可惜闹热了几个月时间,剧团解散,人员各自回原单位,但业余玩友活动一直持续了十几年。
新闻推荐
晚报讯近日,宜宾县李场镇马场小学举行主题为“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专项教育活动,该校近400名师生参与签名活动。在活动中,该校校长樊刚首先进行了防溺水集中教育宣传,介绍了防溺水有关知识和注意事...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