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被拐卖福建21年 春节前终与父母团圆

宜宾晚报 2016-02-03 20:33 大字

晚报讯 近日,宜宾县年近花甲的李某夫妇,在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与被拐卖21年的儿子见面。饱受骨肉分离之苦的李某夫妇久久不能平静,正如李某所说:“幸福来得突然,我还以为是做梦。”

回到家乡后,李某在大红纸上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话语:“如果不是宜宾县公安局两代民警的不懈努力,我们不可能在晚年与被拐21年的儿子团聚。”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道出了李某夫妇的心声。

■ 21年前的报案

1994年10月,李某和妻子到宜宾县公安局打拐办报称,“6岁的儿子小华已失踪几天,估计被人拐卖了”。时任打拐办副主任的沈洁畅带领民警立即开展调查。民警先后多次对小华的失联进行走访调查,但没有任何线索。在此后的多年里,宜宾县打拐办撤销,打拐工作由该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进行。刑警大队民警一如既往地对小华失联案锲而不舍地调查。

■ 采血检测DNA

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消弭父母对儿子的思念,儿子的形象反而愈加生动清晰起来。同时,民警为寻找小华正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当年对小华失联进行调查的打拐办民警沈洁畅、谢明清,因积劳成疾先后在岗位上病逝。

随着刑事技术的发展,DNA比对日益成熟。该局民警上门要求李某夫妇采集血样免费做DNA检测。随着小华失联时间的延长,爱子心切的李某夫妇陷入矛盾中,既迫切希望找到儿子,又担心采集血样后比对不上更加痛苦。在民警的开导下,李某夫妇于2014年8月来到宜宾县公安局采血检测DNA。

■ 依稀记得母亲名字

被拐时6岁的小华,依稀记得母亲的名字及家乡的风物,但不知道自己是哪个地方的人。养父母对小华不错,使他渐渐对自己的身世淡忘了。小华结婚并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对父母的思念与日俱增,与妻子商定,若是今年再找不到父母,他们准备明年专程到四川和云南等地寻找。

小华在网上搜索了他记忆中的家乡:池塘边的土坯瓦房、铁路、母亲卖菜用的箩筐等,以及自己听到四川及云南的方言就很亲切等,便认定自己是四川人或云南人。

27岁的小华于2015年11月到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提取了DNA。

小华的记忆在慢慢复活,寻找父母的愿望日益强烈。同时,小华考虑到养父母的感受,寻找父母的工作只能悄悄地进行。

■ 重逢的喜悦

2015年12月21日,福建省泉州市警方传来消息:泉州市的小华与李某夫妇的DNA比对成功。宜宾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将此消息及时告诉寻子心切的李某夫妇时,患有高血压等病症的李某激动难当。民警及时安抚李某,一定要控制情绪,按时服药,力争早日团聚。

李某夫妇从宜宾县民警处了解到小华的妻子刚生下女儿3天的情况后,决定前往泉州看望儿子一家。在宜宾县公安局及泉州市公安局民警的大力帮助下,2016年1月22日,李某夫妇乘飞机到达泉州,见到了日思夜念的儿子小华及小华家人。

幸福的团聚是短暂的,李某考虑到自己身体不适,在儿子家待了6天后,李某夫妇决定返家,小华很不舍地将父母送到机场,并决定在春节后回家与家乡所有的亲人团聚。

■ 在柏溪被拐卖

据悉,李某夫妇家住宜宾县横江镇,与云南省接壤,1994年3月到县城柏溪镇经商,1988年出生的小华到柏溪镇生活不久被拐卖。案件正在调查中。

刘曼云 钟维聪

新闻推荐

宜宾师生传承美德美名扬

宜宾职业技术学校将温暖送到福利院晚报讯为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引导和教育学生将尊老爱幼这一中华传统美德记于心、践于行,3月29日,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部团总支、学生会组织了30名...

宜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