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护林三十载他把自己站成了一棵“树”

宜宾晚报 2015-04-15 22:59 大字

晚报记者 车燕 文/图

在海拔1300多米的宜宾县蕨溪镇锣锅坪山上,与大山厮守了30多年的护林员罗元华,无怨无悔地守护着山上的国有林区,他有着对绿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巡山护林 “家底”熟记于心

今年54岁的罗元华,是宜宾县隆兴森林经营所蕨溪工区锣锅坪护林组组长。

从1981年走上林业工作岗位起,罗元华一直在护林点从事营林生产、森林管护工作,先后在商州工区炮台、辽叶坡护林点、蕨溪工区锣锅坪护林点工作。这些都是全所的重点国有林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但他没有退缩,没有埋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根深山,一干就是30多年。

在辽叶坡护林点工作时,罗元华和同事们管护着近万亩国有林地(包括现在的炮台护林点管辖区)。他坚持每天巡山护林,跑遍了辖区内每一条山脊、每一道山沟、每一片林地、每一处边界,对国有林边界、每个林班小班的地理位置、树木种类等都熟记于心。

虽然他离开辽叶坡护林点已20多年,但时至今日,当那里有边界不明确的地方询问他时,他仍然可以一一道来。

钻研技术 培育林木资源

通过34年的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罗元华已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林业通”了。他熟知山上绝大多数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当地种啥树造啥林,他拿捏得十分准确,一些专业人员也得虚心地请教他。而且,他一直在从事育苗工作,已成为“育苗专业户”。

刚进入“林家铺子”,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罗元华来说,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但他经常向老工人学习、请教,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1983年,他接手沙板沟200余亩营林更新任务,这片地是原集体林场营造的杉木林,但不知什么原因其保存率极差。他实地考察,寻找造林失败的原因,最后决定改造柳杉。

这里离护林点有3个多小时的路程,为了加快造林进度,他带领同事、工人们利用树枝、木板在山上搭起了简易棚,起早贪黑,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把八九万株柳杉苗保质保量地栽下去了。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柳杉林保存率和生长指标全部达标。到2005年,这片林地主伐时,出材量达到17~18立方米/亩。

从1981年参加工作到2012年间,罗元华和同事们在辽叶坡、沙板沟、锣锅坪等地完成了人工造林5000余亩,植苗100万余株。

三十年来 未发生一起火灾

护林点的工作是异常艰苦的,国有林地往往地处偏远,有的地方需要翻山越岭徒步走上五个多小时的山路。烈日里,罗元华穿梭于茂密的林间,忍受着蚊虫叮咬;寒冬里,他冒着冷冽的寒风,踏着厚厚的冰雪奔波在路上。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溪水……

海拔1300多米的春天坡国有林地,是锣锅坪点管辖区,这里人迹罕至、地广人稀,常有黑熊、野猪出没,而且有不法分子觊觎着山上的几十株大杉木。 1997年秋,罗元华得到群众举报,有人要偷盗春天坡的杉木。他和同事商量后,绕行至国有林中潜伏守候。他和同事昼夜守候在山上,初秋冰冷的山风吹过林地,发出呜咽的声音,猫头鹰诡异凄厉的叫声让人心惊胆战。直到第三天晚上,他们将偷盗者抓获了。从此以后,该地再没有出现林木被盗的现象。

每到森林防火期,是罗元华和同事们最紧张忙碌的日子,他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加强林区巡查工作,确保了辖区安全。

2007年4月的一天,罗元华巡山走到一个叫高石梯的地方,由于没有路,他从1米多高的坎上跳下来,脚落在一个水竹竹兜上,尖锐的竹兜像一把锋利的矛刺穿了胶鞋又穿透了脚板。他用力将脚拔出来时,鲜血染红了胶鞋。即使伤成这样,罗元华却只在医院住了3天,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正是因为罗元华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三十年来在他的管辖区内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不在乎工资多少 他把自己也站成“树”

为了护林点工作,罗元华每月在家住不了几天,家里所有的一切大小事情,他都很少管过。不是他不爱家庭和孩子,也不是他对家庭不负责任,只是他离不开这片常年守候的大山。

谈起这些,他深感对不起妻子和儿子。1997年至1999年间,单位处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职工每月仅领到200元的生活费,不少职工选择了停薪留职和自谋出路。他妻子也劝他别干了,在镇上做点小买卖或出去打工都比在单位干要强。罗元华也曾动摇过、失落和彷徨过,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让他毅然决然地走在护林的路上。不为什么,只因为他太爱这片山,以至于自己也站成了一棵树。

从当年青春年少的小伙,到如今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30多年的执著守护,辛勤换来满目青山。罗元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基层务林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情怀。正是他带动和鼓舞了一批人,他已成为全所干部职工心目中的一面标杆。

“保护好生态,建设好文明城市,这是我们应做的责任,既然干了,就要尽职尽责的做好这份工作。”采访结束时,罗元华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白花中学古稀校友 捐款鼓励师生写作

晚报讯近日,宜宾县白花中学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来自昆明的陈志聪老人,1952年毕业于白花中学,已年逾古稀。老校友生活非常简朴,经济也并不宽裕,但他却将自己积攒的5万元捐赠给母校,用于鼓励母校师生...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