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亮出文化底牌
宜宾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脉深厚,人杰地灵,一代代优秀宜宾儿女,演绎精彩人生,堪为后世典范。这其中的佼佼者有明代鸿儒周洪谟,名列榜眼,任国子监祭酒,作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为改土归流做出了积极贡献;有晚清南溪举人包弼臣,率先将书法的“碑”和“帖”合二为一,其“包体”书法风格独特,迥异时流,号称“字妖”;之后,革命文学家阳翰笙走出高县,集革命家和文艺家于一身,风生水起;宜宾县走出一代大儒唐君毅,不断考量人生,把传统儒学推向前进……
这些人立德立功立言,各尽其美,添彩家乡。近日,《宜宾历史文化名人》丛书首批四卷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首批发行的丛书包括周晓航撰写的第一卷《明代重臣周洪谟》,张兴明撰写的第二卷《清代字妖包弼臣》,罗鸣、周洪明撰写的第三卷《文坛泰斗阳翰笙》以及骆为荣撰写的第四卷《儒学大师唐君毅》,让读者随着文字穿越时空,品读四位名人的传奇人生,也在展卷之余认识宜宾、品读宜宾。
周洪谟:“亦人亦仙”的礼部尚书
出生在宜宾市长宁县的周洪谟,是明朝四川科举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明代唯一的南京、北京国子监祭酒,是明成化、弘治年间的朝廷重臣,为官四十三年。做官期间,周洪谟忧心苍生百姓,向朝廷上奏过很多有益于老百姓的奏折,最终被明代史学家称为“历官有声、为世名臣、为国名儒”似的人物。
周洪谟是一个遇事即言,敢于坚持真理,直面时弊,厉行改革,忠君爱民,有着显著影响的历史人物。他为经筵讲官,不厌其烦地为皇帝讲解治国、施政、正心之道,希望皇帝成为一代有道明君;他作为全国最高学府的校长,推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兴学校,惇民风,改革科举,各地游学之士,不论乡里籍贯,随其所在地,参加应试,使之成为经常制度;他不畏权势,整顿学风,哪怕是公、侯、伯等王公贵族,一律一视同仁;他希望所有学子“立德、立功、立言”;他发誓,不为良相,亦为良师。
今天,去四川、湖北或广西一些乡镇旅游时,游客们依然可以发现保存完好的周洪谟祠堂,而且历经数百年,当地居民依旧时时拜祭,香火不绝。
写作此卷的作者周晓航工作在长宁县文化部门,正是周洪谟同乡,曾得过宜宾市阳翰笙文艺奖的一二三等奖。在书中,周晓航既关注了历史事件,又以点带面地写了主人翁的一生,还巧妙地把民间的传说与人物的故事结合起来,正契合了世人对周洪谟“亦人亦仙”的评价。
包弼臣:天惊地怪谁落笔
南溪先贤包弼臣,是一位敢于创新的书法家,也是一位有造诣、有品位的宜宾本土艺术家。他的经历令人叹惋,他的书法独树一帜,他的道德有口皆碑。
包弼臣是一个初学唐楷,后学二王,再深研魏碑而开宗立派的清代著名碑学大家。将他放在中国书法史上,其实力和造诣可与当时赵之谦、张裕钊相提并论互为媲美。“包体”代表是其行书。章法如乱石铺街,繁星满天;墨色浓重,浑厚华滋;结体动中求静,活泼多趣;行笔粗重,行云流水;取法碑帖,化为无形;风格大气,雄强有力;格调高雅,颇具大家风范。然而,由于地位、处所、宣传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包弼臣的艺术造诣未获得广泛认同,历史地位至今不显。因此,对于“字妖”的挖掘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包弼臣的宣传推介时不我待。
此卷作者张兴明既是书法家,又是诗人、作家,为包弼臣作传再合适不过。回顾数月的集中写作工作,张兴明表示,本次编撰工作是一次与先贤的“亲密接触”,在对先贤事迹进行历史梳理的同时,是文学创作与学术转化间的尝试。最终呈现出的书稿文字扎实,富含诗意,展现了作者的文字功力,特别是偶有警句点缀其间,令人在了解历史、品读人生,洞悉幽微中,忽如醍醐灌顶,难能可贵。
阳翰笙:文坛泰斗精神光耀家乡
阳翰笙是我们宜宾人民的骄傲,宜宾人民的精神财富,宜宾人民的宝贵资源。过去阳翰笙有一些研究文章,但比较零散,而这部洋洋洒洒20余万字的作品,填补了阳翰笙传记文学的空白。
阳翰笙沐浴“五四”新风成长,由封闭的四川走向京沪,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成为时代弄潮儿中的佼佼者。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中国的革命运动和进步文艺活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领导人和力行者,是“左联”的创始人之一,集革命家和文艺家于一身。
阳翰笙一生留下了300多万字的各类文艺作品,包括《草莽英雄》《三人行》等8部话剧剧本,《北国江南》等18部电影文学剧本和大量小说、散文、杂文、诗词和社会科学论著。其中话剧《天国春秋》《草莽英雄》,电影《万家灯火》等作品,堪称中国话剧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为了纪念缅怀阳翰笙的丰功伟绩,让他的精神光耀家乡人民,宜宾江北公园文化广场安放了阳翰笙塑像;1997年宜宾撤地设市后,成立了“阳翰笙文学艺术院”,市政府设立了“阳翰笙文艺奖”;高县政府也设立翰笙文艺奖,创办了《翰笙文艺》杂志,对其故居进行了修复,供民众参观,使之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坛泰斗阳翰笙》由罗鸣、周洪明合著。罗鸣曾经是一位军旅作家,转业到宜宾后长期从事文学艺术工作;而周洪明则是阳翰笙故乡罗场中学的一位语文教师、诗人。两位作者的创作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书中既有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又有温情脉脉的儿女柔情;既有纪实文学特点,又有小说的细节描写。
唐君毅:江水文化,孕育一代大儒
唐君毅是从宜宾走向世界的现代新儒学大师,他一生驰骋于东西哲学领域,锲而不舍地传播中华文化,宏扬孔子之道,是新儒家学派中一位承先启后的重要代表。
唐君毅的故居,坐落在宜宾县普安乡周坝村,家门离金沙江只有几十米,其后又在成都锦江边读高小,在重庆嘉陵江边读中学。他与大江结缘,江水滋养他的精神气质。金沙江水深,岷江岸阔,长江奔腾,锦江温柔,嘉陵江多姿,这让他感悟到水的哲学。他认为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离不开水,水给人类社会带来幸福。特别是长江、黄河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而且磨炼了中国人的意志。
唐君毅30 岁就成为南京中央大学的一位名师。1949 年,唐君毅同钱穆先生一起赴港。为了给离开大陆到香港的青年学子以继续学习的机会,他应钱穆之邀,会同张丕介等在香港创办文商专科夜校,后改为日校,并将校名改为“新亚书院”。他倡导设立文化讲座,除他亲自主讲课外,还多方邀请文化学术界名流任教。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亚日益光大,成就渐为世所瞩目,逐渐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1963年9月,新亚书院与其他教学机构合并,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唐君毅被聘为哲学系教授,并兼任哲学系系务会主席,还担任了第一任文学院院长。
在香港的唐君毅凭着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态度,以传教士般的牺牲精神和坚定的立场,全力弘扬中国文化。他履艰忘危,呕心沥血,驰骋于东西哲学领域中,为建立道德理想主义和人文世界而殚精竭虑,埋头笔耕,留下了数量惊人的巨著,生前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专著20余册,平均每年写下20余万字。唐先生逝世后,唐夫人谢廷光等合编出版30卷本《唐君毅全集》。
而宜宾唐君毅研究会会长骆为荣撰写的《儒学大师唐君毅》一书出版,是对唐先生最好的追思和纪念、 缅怀和崇敬。
据了解,宜宾下一步将继续组织撰写、编辑出版《宜宾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将用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讴歌宣传宜宾的历史英杰、文化名人,让广大读者认识宜宾、品读宜宾、宣传宜宾,为宜宾实施“2365”发展战略,助推宜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鼓劲加油。
晚报记者 张新
新闻推荐
晚报讯3月25日下午,何女士在宜宾县柏溪镇派出所见到“失而复得”的婆婆和女儿时,激动地感谢民警。当天上午11点半左右,家住柏溪镇某小区的何女士到柏溪镇派出所报称:“刚才买菜回家,发现婆婆和4岁的女...
宜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