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结合生活实践是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

华西都市报 2015-03-31 02:46 大字

■ 宜宾县孔滩镇草堂小学 刘强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在探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知识的获取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我们的祖先在以狩猎为生的时代,由于生活的需要就开始总结和积累数学知识了。他们为了弄清一共捕获了多少只猎物,谁捕的猎物多,多多少等这些简单问题,慢慢总结出了加法和减法等基础知识。人们为了解决生活中不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就得不停地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些解决生活问题的可行方法最终也就成了人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由于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教学中,应构建从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开始,如:先让学生探索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室的前面有1道门,后面有1道门,一共有几道门?教室的左面有2扇窗,右面有2扇窗,一共有几扇窗?”在学生解决了这些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予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初步学会加法,并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数学教材中,教学任何一个知识都要借助生活中的事例,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开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交流、总结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会一个又一个的数学知识。离开了生活中的例子去教学数学知识,即使把知识硬塞给了学生,学生也不知它有什么作用,也无法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到的知识又有什么作用呢。二、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否,检验标准就是能与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首先,运用知识解决最简单的生活问题,这是知识的初步应用,可以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如: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可以让学生用乘法解决“一只手有5个手趾,两只手一共有多少个手趾;一把电风扇有3片叶片,5把电风扇有多少片叶片等。”

其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帮助解决,这是对知识的深化。如: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或回想,哪些物体是由相同数量的别的物体组成的,能否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帮助解决。教师可先举出一定的例子,这样有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

再次,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问题,它需要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解决。如:24名同学租车到科技馆参观,现有准载8名乘客的面包车和准载4名乘客的小轿车,可以怎样租车?这个问题就比较灵活了,它可以只租面包车,也可以只租小轿车,还可以租一些面包车再租一些小轿车,只要人刚好坐完,车的座位又刚好合适就可以。又如:小红从1楼到4楼用了24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1楼到6楼要用多少时间?这个问题一定要考虑楼层和楼梯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否则就会错误。三、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数学的主人

学生要回归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看到的事物,每天所做的事,都包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和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如:我们可以根据“1辆小轿车能乘坐5人,求出N辆小轿车可乘坐的人数”,可以根据“1件牛奶的价钱,计算出1盒牛奶的价钱”,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际考察“建筑工地上每一个平方米的围墙需要多少块砖头,由此算一算自家院子如果要砌围墙需要购买多少砖头”等。因此,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现和寻找数学问题,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素材,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轻松且快乐。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善于且乐于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数学,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生活经验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习数学应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开始,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障。同时,数学知识又是为生活服务的,能灵活地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算真正学好了数学。

新闻推荐

谷雨时节天晴朗 之后三天迎春雨

21日—24日,川南迎来不同程度降雨降温,或将错过“金星合月”昨日,川南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中迎来了谷雨,这个春季中最后的一个节气。所谓谷雨,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由于该节气后降雨...

宜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