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山孩子的求学路

宜宾晚报 2015-01-06 23:47 大字

林杰 文/图

每天凌晨5:30,当整个村庄还在沉睡的时候,孩子们已出现在山间小路上,拿着手电筒默默地往学校赶去;每天下午,上了一天课的孩子们顾不得饥肠辘辘,顶着寒风在泥泞的道路上往家里赶。这就是偏僻山区———宜宾县凤仪乡燕子村孩子们的上学实况。

8岁的朱荣平是凤仪乡凤西小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他家住燕子村白果队,离学校有七公里远。年幼的他,每天早早地起床,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常和5名同学相伴而行。他们的求学路,没有灯光、没有柏油路面、没有父母护送,有的只是泥泞路面和刺骨的寒风。

凌晨5点半出发

借着手电微光前行

1月4日,笔者应燕子村村主任吴付祥的邀请,来到这个村了解孩子们的上学情况。五点刚过,笔者还在沉睡中,就被孩子们的叫喊声惊醒了。原来,孩子们正相邀着去上学。笔者翻身起床,抓起相机追赶他们。

这是一群赶往凤仪读初中的孩子,他们在寒风中冷得直打抖。有一名孩子因为路滑摔了一跤,满身是稀泥。漆黑的夜里,相机照不出人影,只留下电筒光的斑点。

走几小时山路

孩子上课时想睡觉

凤仪乡凤西小学校长金光华说,学校里数十名家住燕子村的学生都要走几公里山路来上学,近的要走一个小时左右,远的要两三个小时,朱荣平他们所在的燕子村是最偏远的。

“一下雨的话,每次孩子们到了学校都是一身泥水,经常感冒。这感冒还算是小事,我最怕的就是孩子在路上出意外。由于上学路太远,孩子们到了学校后往往就没什么精神了。”金光华说,“走那么远山路,娃儿怎么可能不疲倦?”

村民集资修路

尚有十多万资金缺口

孩子上学,为何没有家长护送?吴付祥解释说,全村六个队共230户,平时家里大都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陈家山在整个宜宾县也算比较高的山了,我们村又在山顶上,孩子们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走,摔倒受伤是常有的。不过运气还好,到现在为止没出过啥子大事。”吴付祥说。

据介绍,镇上和村里也做了与修路相关的一些工作,积极报批计划、向上争取资金,想把这条路硬化,让孩子们上学不再来回奔波在这泥泞路上。目前已经筹措到资金二十多万元,但需要村民自筹的资金数目还很大,村民全力出资也只能筹集到这些钱,还有十多万的资金缺口不知道从哪儿来。

“我们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期盼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打通这条阻碍孩子们上学的天路,一起呵护留守儿童的上学路。”吴付祥说。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请与吴付祥(15881367169)联系。

新闻推荐

以关爱之心待人 以敬业之心治园

□薛会川春伴鲜花夏浸雨,秋披霜叶冬顶风。她那辛劳的身影穿梭在一年四季中,微笑服务,严于律己,尽心工作。她,就是宜宾县观音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蒋燕。蒋燕把满腔的爱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每天早上七点半左...

宜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