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心遭遇尴尬———救助站遇冷的背后
晚报记者 陈道强 文/图
那些栖身于涵洞、地下通道的流浪乞讨人员,原本可以在救助站获得救助,却“不领情”,拒绝接受。“那我们有啥办法?能把他强行拉进来吗?”宜宾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也一脸无奈。
而有些以跑救助管理站为生的人,却是站里的熟客。他们的目的很简单,要一张通往下一站城市的车票,当然,给现金是最好的。
该来的人不来,不该来的却来了。这是困扰救助站多年的现实难题。
当爱心遭遇尴尬,人们不禁要问,救助站为何频频遭拒?
不自由的救助站?
打开一扇铁门,位于宜宾城区南岸的宜宾市救助管理站里显得有些冷清。
28岁的李跃进把头蒙在被子里,上午10点半,他还不愿起床。
人是醒着的,“起来也没事干,还不如被窝里暖和。”这名来自广东珠海的流浪者说,去年11月,他来宜宾旅游,哪知道,身上的钱物被偷了,只好靠捡破烂为生。每天有二三十元的收入,勉强维持一日三餐。晚上住在地下通道里,没有被子,只好蜷缩着身体,这样能暖和点,实在冷得受不了,他就坐起来,靠着墙,眯一会眼。
去年12月13日,在宜宾市救助管理站巡查过程中,他被发现,最终来到救助站。这里有吃有住,比外面流浪的日子好了很多。
“蓬头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头发胡子乱糟糟的。”宜宾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李秀兵说,进到站里,李跃进洗了个热水澡。李秀兵还亲自操刀,给李跃进剃了头发,看上去年轻了许多。
宜宾市救助管理站设有男性、女性、未成年三个服务区,共有40张床位。今年1月15日,记者造访当日,这里住了9名被救助者。
“早上吃面条,中午一荤一素一汤,条件肯定比外面流浪要好得多。”李秀兵说。
这一点,进站受助的人都有感触。“包吃包住,有电视看。”李跃进说,唯一觉得不舒服的就是没好多自由,大门一关,进出都不方便,憋在这里面,一天到晚只有睡觉打发时间。
这也是众多乞讨流浪人员不愿进站的原因之一。
宜宾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蒋官富说,每年都会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的劝导救助行动,有的人愿意进站,有的人不愿意来,还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救助站是个啥东西,“天上不会掉馅饼,还有这样的好事?”有人心生疑问。
这时,蒋官富会邀请这些人先到救助站实地看看,“看了不满意,再走也没人拦着”。一些人来救助站一看,大门紧锁,四周围墙高耸,每层楼道安装了防护栏。“你这不就是‘监狱’吗?住在这里面,一点自由都没得。”一些人看了后,立马拒绝进站。
蒋官富说,这种构造是全国救助管理站通用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救助者在站里发生意外。“我们这里不是监狱,没有约束任何人的自由。”他再次强调说。
职业乞讨,谁来管?
对于职业乞讨人员来说,他们是极不愿意到救助管理站的。
在宜宾城区大观楼、南门桥、人民路,你时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衣衫褴褛的残障人士躺在地上,吆喝着“给点救命钱”。
这些人每天收入丰厚。李秀兵曾经在大观楼听到一名来自贵阳的乞讨人员嘀咕着说,“昨天生意还可以,要了1000多块钱。”这个数字,让李瞠目结舌。
李秀兵也曾经劝导过一些职业乞讨人员,希望他们可以进站接受救助,对方斜了他一眼说,“去你那里是可以包吃包住,但每天几百块钱的收入哪个给?”
蒋官富说,曾经他们对一个来自宜宾县的职业乞讨人员进行调查发现,这个人在老家修了两层高的楼房。“有的职业乞讨人员在自己身上沾点猪血,以此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心。”他说,对于这些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只能是“摸清家底”,而没有执法和管理的权限。
遇到政府搞一些大型活动的时候,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还要上街出面给这些职业乞讨人员做工作,“希望过几天再出来”。那段时间,街头上乞讨的人员顿时不见了踪影。
蒋官富说,解决职业乞讨现象单靠救助站一个部门是根本完不成的。“他们不可能进站,我们也无权阻止他们的乞讨行为。”他说,这是个国际性的难题,目前,一些地方好的做法是在城市划出指定区域,乞讨人员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乞讨。
跑站骗票,怎么办?
除了有职业乞讨,还有的人忙着全国各地的跑站,享受“免费旅游”。
数据显示,2014年,宜宾市救助管理站实际救助了3437人,比2013年的3589人有所减少。
李秀兵分析,数字下降的背后,恰好说明了跑站的人变少了,这是可喜现象。
跑站,是指社会上某些不良分子以跑救助站骗取救济为生、甚至发财的现象。“是不是跑站人员,我们一看就能辨别出来。”李说,有一次,一名背着一个大背包的人进站来希望得到救助,“这个人带着很多东西,包括洗漱用品。”后来核实中,这人终于承认是全国各地跑站的。
还有的人会直接开门见山,“我就是跑站的,就想来要一张去下一站城市的车票。”
按照规定,每名受助者的返程车票上会有站内救助编号,并盖着“禁退禁卖”的印章。即便如此,一些有经验的跑站者依然能想到破绽。
“直接把这张票转手倒卖,从中获取利益。”一名跑站者说,大不了就是比原价票便宜一点,还是有人愿意买,“现在的票还没有实行实名制,每个人都可以拿着救助站的票”。
李秀兵说,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他举个例子,站里曾经给一名受助者买好返程的车票,原本以为这个人回去了,谁知过了几天他又出现在宜宾街头,“其实根本就没上车,而是把票转手变现了”。
为此,救助站的做法都是给受助人员购买火车票,而不是汽车票,“火车票相对要便宜些”。
猜透了跑站者的心思,李秀兵说,他愿意让这些人在站里吃住几天,最终对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只好灰溜溜地离站。
刚性政策,人性对待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实施,同时,《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新办法明确规定政府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不再强制收容遣送,而是实行人性化的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管理。
按照规定,受助者进站后,需要提供相应信息,但在具体操作中,有的人不愿说,甚至说不出来的现象时有发生。
“难道就不救助了吗?”李反问道,政策是死的,救助是活的,具体操作中要兼顾政策的刚性和救助的灵活性。
根据规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 10天。而在具体实践中,在救助站里超过10天的也不少。
“军娃”从去年12月中旬到站里已经1个多月时间了,这名长期在外漂流的中年男人,连自己都搞不清来自何方。
“刚进站时,‘军娃’咳得凶,我们让他住了一段时间院,恢复了才转回救助站。”李秀兵说。
蒋官富介绍,对于能核实到家庭住址的受助人,救助站会提供返程车票,让他回家;如果没有家庭住址的,救助站会将其送到儿童福利院或社会福利院进行安置。
李秀兵记得,曾经有个翠屏区牟坪镇的孩子,家里无人照顾,跑到城里流浪,后来被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带进站,过了几天把他送回家。没过几天,泸州市救助管理站又把这名孩子转到宜宾市救助管理站,“把他送回家就又跑出来了。”李说。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胡松华文/图过完腊八节,春节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学生们陆续放假了,民工们陆续回乡了,远在他乡打拼的人儿也正在归来……一年一度最具消费潜力的时季到来了,各商家也正铆足劲,冲刺...
宜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