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敬业奉献的“白衣天使”

宜宾晚报 2015-01-30 23:38 大字

晚报记者 向伟

一名年轻的“白衣天使”,从乡镇中心卫生院调到了县精神病医院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她是宜宾县精神病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何燕,她在宜宾县第三届道德模范活动中被评为了“敬业奉献”先进个人。

年轻护士

1999年,何燕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当年分配到宜宾县观音镇中心卫生院从事疫苗接种工作。2004年,她调到宜宾县精神病医院,被安排在精神科病房从事护理工作。

刚开始,她很不适应,病区里每一个出入通道都装有牢固的铁大门,每个窗户都安装了防护栏,气氛让人感到紧张和压抑。

从为儿童预防接种的何护士,变为周而复始地引导病人服药、吃饭、睡觉、洗澡、换衣的“勤杂”人员,每天辛勤的工作不但得不到病人应有的尊重,有时还会遭到病人家属的辱骂。她很想打“退堂鼓”。

精神科的罗大姐开导何燕说,社会上很多人对这个职业及精神病人都不够了解,甚至有些人还存在偏见,如果都选择了放弃,那么这些封闭在自己世界的患者们又该去依靠谁呢?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何燕,她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别人能承受委屈,自己一定能承受,再脏再苦再累也必须坚持!

她努力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渐渐消除了对精神病人的恐惧,也逐渐熟悉了这群特殊病人的病情,掌握了相应的护理方法,最后她爱上了这个工作岗位。

关爱患者

一个被家人禁锢了半年多时间的精神病人入院时,头发又长又脏又乱,头上的虱子密密麻麻,抓了又抓的伤口流着黄脓,身上散发出的气味很难闻。但何燕在同事的协助下,耐心地给病人理头发、灭虱子、清洗身子、换洗衣服……

2012年的一个夏天,病区一侧传来喧闹声,一名狂躁症发作的病人正在挥拳向另一名病人打去,闻讯赶到的何燕来不及多想,一下站到两名病人之间,用自己单薄的身体进行隔离。那个病人的拳头就这样硬梆梆地砸在了她的眼眶上,顿时她两眼直冒金星、天旋地晃,一连往后退了好几步直到靠墙,才勉强站住了脚,血瞬间就从她鼻腔里流出来。随后,其他同事迅速赶来控制住了场面。

爱岗敬业

“何老师,我找到新工作了,就在我丈夫打工的工地上,给工友们做饭,一个月能挣800来块呢。”杨某打电话对何燕说。

杨某以前患了抑郁症,入院后成天一言不发。何燕在几天的定时巡视中,好几次都发现她在悄悄落泪。何燕对她格外关心,用自己的手机让她每天和丈夫通电话,让她把对丈夫的关心和不舍说出来,让她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何燕还联系到杨某孩子的老师,向老师说明情况,请她多关心这个孩子。孩子来看望妈妈的时候,高兴地告诉妈妈,她当了班上的劳动委员,有了三个知心的好伙伴。渐渐地,杨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积极地配合治疗工作。几个月后,她病愈出院了。

接到了杨某的这个电话,何燕觉得护理工作中所有的苦、累都值了。

难顾家庭

何燕长期坚守在护理一线,工作繁忙,疏于对家庭和孩子的照顾。

6岁的女儿打电话对她说:“妈妈,我打针的时候你就陪陪我、抱抱我吧,我好怕哟!”女儿因一次普通的感冒诱发为急性过敏性紫癜,当时病情十分危急,孩子的肾脏功能已经受到损害,医生建议马上住院治疗。在女儿住院期间,何燕却没在医院陪过孩子一天。女儿撕心裂肺地喊着要妈妈陪伴的时候,何燕仍丢不下自己对精神病人的护理工作,她强忍着内心的不舍,把孩子交给了老人,依然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女儿的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后来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一周一次的诊疗使家庭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但何燕依然以工作为重,不占用工作时间而选择周末带女儿上成都治病,每周一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新闻推荐

商州中学教师周转房投入使用

晚报讯近日,宜宾县商州初中新建的56套教师周转房投入使用,所有的外地教师和离家较远的本地教师都分到了一套36平方米的小户型套房。从此,商州中学教师不再为租房发愁了。商州中学是宜宾县最边远的乡...

宜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