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百姓满意,是对我工作最大肯定”

四川日报 2014-05-29 13:04 大字

□陈小慧 邱萍 本报记者 钟晓晴

5月20日,记者来到宜宾县柏溪镇岷江社区,说起“母书记”,居民们都竖起大拇指:“母书记是办实事的书记。”“如果不是母书记帮我介绍适合的岗位,我现在都还不晓得做啥子哦。”

“母书记”叫母生彪。任职两年,他走访200余户贫困家庭,接受群众上访万余次。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大管家”。

吃了“闭门羹”并不气馁

2012年5月,宜宾县委和柏溪镇党委统筹社区党建资源,组建了全县第一个社区党委——岷江社区党委。有着11年社区工作经验的新街社区主任母生彪接过了担子。“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总户数10740户,总人口30072人。辖区内失地农民多、困难群众多、流动人口多,失地农民安置、困难群众就业、辖区社会治安等问题让人手足无措。”想起最初接手工作时的情景,母生彪仍记忆犹新。“当时,近两万名农转非群众从情感上还没有融入社区,对社区工作不配合。”母生彪和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次上门做工作就遭遇“闭门羹”。

由于拆迁补偿不能达到群众的要求,有的群众口出怨言,有的群众不予理睬。数次碰壁,作为“班长”的母生彪并不气馁,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从开展“进万家门、分千家忧、解百家难、暖万家心”的万千百活动做起。门,一次进不去,再去,还进不去,继续去。话,说不拢,换种说法来说。群众有什么困难,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想方设法出主意。

自创“五字法”打开群众的门

母生彪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与社区同事探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途径和模式,自创了“泄、听、问、疏、引”五字法。听群众发泄,让对方倾诉,主动询问原因和困难,进行思想沟通,引导并解决问题。就这样,群众的门,一家一家打开了。“喂,老杜呀,我是母生彪,我过来看看你还有没有需要什么帮忙的。”母生彪口中的“老杜”,就是摔断股骨头的87岁老人杜华安。得知老人在家呆久了,想出门活动需要轮椅的消息后,母生彪随即在镇民政办争取了一辆崭新的轮椅,并为老人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母书记经常来和我们拉家常,了解我们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主动关心帮助我们。”说起母生彪,岷江社区居民朱皇秀直夸赞,“他是我们基层群众的‘解铃人\’、‘智多星\’、‘大管家\’”。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我作为社区书记,就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老百姓满意了,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母生彪说。“你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你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岷江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基层文化示范社区、全国交通安全示范社区、四川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母生彪个人也荣获“宜宾县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宜宾县最美追梦人”等称号。

记者手记

母书记的秘诀

母生彪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泄、听、问、疏、引”是他用来打开工作局面的做法。面对群众的不满和发泄,他没有冷漠地拒绝,不负责任地躲闪,而是耐心倾听、认真询问、有效疏导、科学引导,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温暖群众的心。

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和群众心贴心——这就是母书记成功的“秘诀”。

新闻推荐

规范办学行为宜宾县动“铁腕”

本报讯(朱俊聪记者向朝伦)记者近日从宜宾县教育局获悉,该县严格规范办学,2013年以来,宜宾县教育系统共受理信访举报26件次,立案10件,结案9件,处分党员干部10人,追缴各类违纪款70余万元。近年来,该县教育系...

宜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