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援助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四川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

四川日报 2012-09-05 17:57 大字

援助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四川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本报记者 向朝伦

母亲双目失明且患有精神疾病,父亲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在乡镇打零工维持全家生计,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录取的彭春兰同学,近日在宜宾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帮助下,高高兴兴地带着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的1000元路费和数千元生源地助学贷款,到学校报到去了。

像彭春兰同学一样,近段时间随着各高校陆续开学,一大批贫困家庭学生,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走进大学,圆梦理想,开始人生的一段崭新征途。

受助对象 有新生也有“老生”

8月24日,通江县红军广场人头攒动,中国工商银行第九届贫困山区(通江)优秀大学生捐助仪式在这里举行,该县100名贫困优秀大学生分别领到5000元现金。一位脚有残疾行走不便的父亲代儿领奖,他说:虽然自己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孩子学习一直很争气,今年考上了西华师范大学,整个暑假都在城里一家装修公司打工挣学费,有了这笔捐助,加上打工挣的2000多元,大学第一年的费用也就差不多了。

通江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说,这些年,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倡导对贫困学生的关爱行动,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纷纷介入,贫困家庭学生无一因贫失学。

渠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8月以来,中心延长了工作时间,加大了工作力度,对贫困大学生认真调查,审核、认定,并开通绿色通道简化了贷款流程和贷款手续。本着“应办尽办”的原则,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为贫困学生办结生源地贷款手续500余件,预计今年将办理贫困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1000人次。

今年,不仅是针对大学新生,各地还特别注意对在读贫困生的帮助。家住渠县土溪镇茶垭村的王英,是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大二学生,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带有伤残,家里非常贫困,上大学第一年的费用是通过当地有关部门和在校的勤工俭学解决的。正当王英为第二学年的费用发愁时,渠县教育局再次将其列入资助名单,这让一筹莫展计划退学打工养家的王英热泪盈眶:“你们的援助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一定会坚持下去……”

关爱之手 有政府也有社会各界

近年来,援助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各级教育、团委、妇联、工会、民政等部门齐抓共管的事,渠县相关部门今年开展的“奖优助困”行动,资助全县70名大学新生和10名在校贫困生,每生可一次性获得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援助。今年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还为四川省宜宾县、渠县等地学子提供了“新生入学困难补助”,凡考取省外学校的贫困生,可获得1000元的入校车船补助,考取省内高校的,可获得500元车船补助。

今年,德阳教育基金会联合相关单位发起“金秋圆梦 情满德阳”资助贫困大学新生活动,筹集到资金100余万元,资助350名贫困学生,每名贫困大学新生可获3000元。资料显示,从2002年至2011年,德阳全市累计筹资4102.5万元,帮助18675名贫困学子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德阳市委副书记丁成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民心工程,济困助学行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昂扬向上的奋斗热情,他寄语贫困生:不因贫困而自卑,不因贫困而丧志,更不因贫困而自暴自弃。

当下,关爱贫困生入学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但有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牵头协调,还有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奉献参与。面对众多好心组织和个人的关爱,长宁县考上中央民族大学的苗族学生郭秋枫,在得到长宁县栋梁工程扶贫助学暨郎助郎上学堂扶贫助学金后说:“我一定会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用优异成绩报答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人。”

新闻推荐

宜宾育才中学节约竞赛进班级

本报讯(朱俊聪记者向朝伦)新学期伊始,宜宾县育才中学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纳入学生主题教育,要求该校3800名学生从身边小事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做一名勤俭节约的好学生。开学以来,学校通过开学典礼、...

宜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宜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