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村办好农民夜校的几点思考

宜宾日报 2017-07-23 01:32 大字

□罗天贵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各级政府、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和村“两委”高度重视,充分挖掘潜力,积极寻找出路,努力探索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的模式和办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等措施成为广大帮扶干部热议话题,既要增加农民收入,又要提升文明程度,农民夜校这所特殊学校从上世纪主要完成扫盲任务转向了今天的全面培养新型农民,迅速在农村兴起,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夜校在培训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发展极不平衡,有的甚至流于形式,结合自己对联系村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对部分贫困村的走访调查,对办好农民夜校有几点粗浅的思考和看法。

“送教+送培+榜样交流”,保障培训师资。培训师资缺乏,使很多农民夜校感到头疼,简单安排几个人去讲,必然流于形式,课堂没有吸引力,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就不高。可以通过送教进村、送出去培训、身边致富人员经验交流等形式来保障培训师资。送教,就是由县委党校、县委宣讲团和涉农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农民夜校讲师团主动到农民夜校授课,送课进村入户,重点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种养实用技术培训。送培,就是结合本村要重点推广的致富产业,选择部分致富带头人、专合社领头人、技术明白人到该产业较为成熟的地方考察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学习回来后再给当地农民培训讲解,开展二级培训。榜样交流,就是要选择本村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成功人士、靠勤劳务实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给贫困户作经验交流,教给贫困户增加收入、走出贫困的路子和办法。用农民身边的鲜活事例来激励农民致富增收会更有说服力。

“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充实培训场地。很多农民夜校的培训阵地主要选择在学校教室或党群活动中心的会议室,这样当然方便老师授课,设备较齐全,便于开课。但是,农村有农村的实际,农民有自己的困难,只有根据农民的培训需求、每次的培训内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灵活选择培训场地,以农民夜校教室为主阵地,采取教师流动授课的方式,送课到村组、到农户、到田间地头,才能方便群众,利于群众,容易被群众接受。如果某项产业发展只涉及到某个生产小组,那么我们的培训课堂就设在这个生产小组;如果某项养殖技术只是部分养殖户需要学习,我们的培训就选在其中的养殖大户家中,邀请其余养殖户一起来学习培训;如果是进行种植技术操作培训,就可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和讲解。

“农闲+夜晚+闲暇时间”,优化培训时间。有的村干部反映,组织村民来农民夜校学习很难,这一方面是看我们的培训内容有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得考虑农村的实际,合理选择培训时间。避开农忙选农闲,农民才有时间来学习,也不怕耽误农业生产。白天不行就选在晚上,在农忙季节也必须培训的内容,就选在晚上,农民白天劳动辛苦了,晚上来点精神食粮也是不错的选择。只有充分结合农村的实际,考虑农民的实际困难,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真正为群众着想,农民夜校才会有生命力,农民夜校工作者才会有存在感。

“讲座+操作+流动授课”,改进培训形式。农民夜校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现场操作讲解、流动授课等多种培训形式,应根据培训内容、对象、解决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形式。如政策法规的宣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感人事迹报告等内容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种养技术就可以实行流动授课,到现场进行操作演示和讲解。只有不断改进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才能达到农民夜校培训的真正目的。

“文化+技术+政策法规”,丰富培训内容。农民夜校有没有吸引力,培训内容很重要。可以从思想文化、实用技术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去优化课程设置,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文化,可以把“三下乡”活动和农民夜校结合起来开展一些培训,让老百姓在享受文化、医疗等服务的同时,也接受了科学技术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尤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弘扬良好家风,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技术,就是要特别注意针对本村选择的脱贫产业,开展技术推广培训,坚持需要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技术的原则,体现农民夜校技术培训的针对性。避免贫困户在选择产业脱贫过程中因不懂技术而再次遭受损失。政策法规,是指农民夜校除了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和普法教育外,要特别加强对国家扶贫政策的宣传解读,特别是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过程中,国家实施的一些民生过程和补助政策,要进行耐心细致地宣传讲解,对一些补助政策要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申领程序、实施步骤等内容做到公开、透明,避免老百姓产生误解,也避免老百姓因不了解政策而错过享受政策的机会。

“调查+测评+信息反馈”,提升培训实效。调查,是指县级相关部门应该深入贫困村广泛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培训菜单,具体到每个村开展培训时,可以由各村根据培训菜单点课教学。授课人员在授课前还应该进行调研走访,深入了解当地农民的培训需求和愿望,尽量使自己的培训接地气、有帮助、见实效。测评,是为了加强对授课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在每次培训结束时,让听课人员进行测评,对授课人员给出“满意”“一般”“不满意”等不同等次的评价,既可以对授课教师进行掌握和调整,也可以让授课人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培训质量。信息反馈,主要是对培训结束后,对授课教师的测评情况,对实用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反馈跟相关单位和授课人员,便于进一步的帮助和辅导。

(作者单位:兴文县委党校)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有奖征文

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 宜宾日报社主办 ybrbllb@163.com

新闻推荐

兴文:多举措推进学习常态化

本报讯(曾令抒)昨(4)日笔者获悉,兴文县委政法委把政法中心组学习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抓手,扎实采取五项举措推进政法中心组学习常态化。兴文县委政法委明确学习指向,坚持以政治学习为根本,不...

兴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