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产业转型“转”出新天地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波 侯云春
盛夏时节,同属于“四川长宁-威远”和“滇黔北昭通”两大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宜宾市兴文县,H13钻井平台正有序运转。这里产出的页岩气,将与县内其他气井的页岩气“合流”,以平均270万立方米/天的速度,通过“纳安线”输气大动脉进入环四川盆地天然气管网,进而服务千家万户及各地用气企业。
而与源源不断产出的页岩气相映照的,是兴文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度”:2017年一季度,兴文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4%,增速在全市二区八县中排名第二;全县工业增长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0%,增速全市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7%,增速全市第二。
三个“第二”,既是成绩,也是故事。
依靠富集的矿产资源,“煤硫经济”产值长期占据全县GDP的三分之一强以及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河山,这是兴文的“过去时”。
经济新常态下,“煤硫经济”成为国家政策调整的主战场。如何让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延续?聚焦转型升级,发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向产业转型要质效,加码现代服务业推进全域旅游,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016年底的22.3:43:34.7,这是兴文的“现在时”。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前,兴文正在发生着一些标志性、转折性、趋势性变化,做大传统产业、打造全域旅游、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全县经济社会稳步向好的基础正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兴文县委书记张健说。
重塑产业版图
资源大镇“转身”绿色经济
7月1日,恰逢党的96岁生日,兴文首届蚕桑文化旅游节在县西大门的周家镇拉开帷幕。“丝绸女王”总决赛、欢乐泼水节、蚕桑特色产品展销、绿意盎然的桑林、鬼斧神工的喀斯特溶洞群……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四邻八乡的群众和游客度过了一个充实而美妙的周末。
作为典型的“煤硫经济”乡镇,最顶峰时周家镇有20多家煤矿企业,并以一镇之力,煤炭产量占到了全县的三分之一。2012年前后,在国家政策导向下,一批落后产能煤矿企业相继关停,一时间,周家镇经济发展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
然而,短短三四年间,周家镇的产业版图就得以重塑。
在周家镇新塘村,兴文县蜀河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周家镇现存的4家煤矿企业之一,在政策的支持下,公司先后累计投入1亿多元资金进行技改和兼并重组,年产能从过去的3万吨提升到了15万吨。
“技改不仅解决了我们企业的生存问题,更为下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蜀河兴煤业矿长王正奎告诉记者,一方面,通过技改扩能,极大地提升了采矿的机械化程度,产能大大提高,而用工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一线工人工资也从以前的三四千元提高到了六七千元;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去产能”政策调控,一批产能落后的煤矿企业相继关停,行业供求关系渐趋合理,2016年底,煤炭价格提高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企业有了较好的利润空间。
而与新塘村隔山对望的周家村,越来越多原本在矿山务工的村民尝到了产业转型带来的甜头。2014年,村里开始规模栽桑养蚕,至2016年底,全村桑林地面积从140余亩增加到1750亩,养蚕量从18张(蚕种计量单位)增加到345.2张,蚕茧产值从3.4万元增加到60.8万元,养殖户养蚕户从6户增加到近60户。2017年,由于前几年栽种的桑苗基本长成,村里养蚕量预计将达到600张,产值将迈上百万元台阶。村子里,今年春蚕收入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的家庭比比皆是。
“去年以来,我们重新审视全镇产业结构,提出了‘转型工业、优化农业、激活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破除过去煤硫产业单一经济的束缚,在稳中求变做好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在特色农业和服务业上寻求突破。”周家镇党委书记李文志告诉记者。
该镇通过引导煤硫矿山企业以兼并重组、转产改制、技改扩能等方式转型升级,先后按政策关停煤矿5个,技改煤矿9个。在稳住粮食、烤烟和林畜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蚕桑、肉牛、方竹等特色农业产业和旅游服务业。在周家镇重点打造的洛浦村、周家村、石屏村和龙洞村4个集中种植区,蚕桑产业从五年前的零星种植快速壮大到目前的12000余亩。通过栽桑养蚕,实现了养蚕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抓实产业转型
县域经济质效齐升
周家镇的转型调整,是兴文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
兴文县经商科技局副局长龚旭告诉记者,在国家“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兴文于2013年-2016年先后四批次淘汰落后产能煤矿及硫化工企业,2017年还将进行第五次淘汰落后产能行动。截止到目前,该县已先后政策性关闭小煤矿21个、水泥厂3个、硫酸厂1个,淘汰落后产能281万吨,处理长期不经营企业384家,重新组建了建设集团、大旗煤业、宏能煤业等11个煤炭集团,全县重点产业和企业在转型中迅速“浴火重生”。
在优化调整传统重点产业的同时,兴文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新型工业。总投资66亿元的页岩气开发项目正式产气,预计今年产量将达到10亿立方米,产值约11亿元;依托四川·兴文苗族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旅游产品综合开发、新型环保科技生产、商贸物流综合配套为主的新型产业,力争到2021年把工业园区建设成省级生态示范园区。
同时,该县积极培育企业入规。2016年,兴文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户,其中新建3户,成长型企业4户,7户企业预计今年将带来3.4亿元的工业总产值。近五年新培育发展规上工业企业27户、亿元企业18户,被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力推进技改项目竣工达产,至2016年底完成技改项目9个,今年一季度新增产值6亿元。截止到今年5月,全县规上企业增加到63户。
工业在变,农业同样在变。围绕“农业园区化、产业联动化、产品品牌化、产权资本化、镇村一体化”总体方向,兴文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以山地乌骨鸡、方竹笋、猕猴桃、富硒水稻、烤烟、蚕桑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成功培育“三品一标”产品15个、四川名牌2个,成功创建“省现代林业重点县”,建成3个“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区、2个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区、1个万亩粮经复合示范基地,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五年稳定增长。2016年,兴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8亿元。
聚焦全域旅游
向旅游经济强县迈进
一句“兴文石海,天下奇观”,不仅美了兴文,更富了兴文。2017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兴文石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达1万余人,旅游门票收入超过80万元。
“当前,兴文正聚焦全域旅游,全力做强第三产业,推动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迈进。”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成功创建“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等旅游品牌的基础上,兴文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确保石海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A级景区和“国家生态旅游区”,同步创建石菊古地、苗王谷等20个以上A级景区。
同时,依托僰·苗民族文化和地方民俗,今年兴文县科学统筹全县乡村文化旅游活动,用“兴文县乡村文化旅游节(春、夏、秋、冬季)之……”冠名,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看点,季季有主题”的乡村文化旅游氛围,打造春季“踏春赏花”、夏季“田园休闲”、 秋季“研学旅行” 和冬季“非遗民俗”的乡村旅游格局,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据统计,2017年春季,兴文县春季乡村旅游共吸引游客近4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综合收入3.12亿元;预计今年夏季“田园休闲”将吸引游客59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
不仅如此,兴文还以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特色餐饮、康养健康、家政服务“五大方向”为重点,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确保到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0%以上;构建县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物流节点体系;着力“互联网+”,推广大数据应用,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目前兴文已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
“今天的兴文,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放眼未来,兴文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转型发展的后发优势。”张健表示,随着四川·兴文苗族工业园区承载能力的大幅提升,农业特色效益的逐步提高,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兴文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结构更优化的产业新体系将加快形成。下一步,兴文将进一步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扬帆奋进、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兴文、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偷手机的犯罪嫌疑人鄢德良◎“三打击一整治”专项行动系列报道之九兴文县一女子,流窜于泸州城区的大街小巷,只要一有机会,便顺手牵羊实施盗窃。泸州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便衣民警闻警而动,在图...
兴文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兴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