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苗乡脱贫奔康“内驱力” ——探访兴文县“农民夜校”开展情况
[摘要]——探访兴文县“农民夜校”开展情况
□本报记者 罗友莉
“尹老师,您最近什么时间合适,我想请您为村民进行养殖技术培训。”10月19日下午5点半,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合庆村“第一书记”范炜走进该县畜牧水产局高级兽医师尹华江的办公室,预约合庆村“农民夜校”培训时间。
作为兴文县三级联合宣讲团的专家人员,尹华江当天刚从毓秀苗族乡迎春村回来,第二天又要去石海镇顺河村,“日程安排太满,只有11月中旬去合庆了。”
范炜、尹华江口中的养殖技术培训,是兴文县在全县贫困村开办的“农民夜校”培训内容的一个部分。为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农民夜校”围绕形势政策、核心价值、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家风民风、健体强能、文化教育、文化惠民八个科目开展培训,广大农民可从中学到农技、法律、公共卫生政策等各方面知识。
转变:扶贫要扶“志”与“智”
9月29日,共乐镇福寿村“农民夜校”第一期关于茵红李种植技术培训在村民们的提问和农技员的解答下顺利进行,而畜禽养殖技术等内容的培训也相继举行。
在福寿村“农民夜校”开班培训之后,时隔一个月,10月20日,记者在福寿村见到了正在喂牛的徐俊华夫妇,“以前种李子,树子要么死,要么就不结果子,根本挣不到钱!”福寿村有养殖家禽和种植李子树的传统,但村民们一直没有富起来。67岁的徐俊华总结出来最大的问题是村民们不讲科学:“啥子也不懂,脑壳一热就干了。”
“培训每期不是他去,就是我去,对我们很有帮助,发展的信心也有了。”徐俊华的妻子罗文府告诉记者,再有10天左右就进入茵红李的冬季管理时期,根据技术人员的指导,这时应该修剪果树、防治病虫,“今年至少能增收3000元左右,有了正确的种植方法,日子会越来越好!”
“开设‘农民夜校\’就是要解决一些更贴近农民的事情,除了养殖技术、政策这类,也宣讲身边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积极培育好习惯和好风气。”在福寿村“第一书记”阎果看来,贫困源于民智未开,思想观念落后,开办“农民夜校”就是要转变农民“等靠要”观念,解决内生动力发展不足等问题,做到“扶智与扶志,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
截至目前,兴文县57个贫困村都已开办起了“农民夜校”,逐步做到“有场地、有对象、有师资、有设备、有教材、有制度、有活动”的统一要求。
亮点: 农民“点餐”享服务
距离福寿村40分钟车程的五星镇大同村,早在年初就办起了扶贫技术培训学校,有着一定的开办经验和教学指向,“农民夜校”开办可谓顺理成章。
记者从兴文县宣传部了解到,早在“农民夜校”兴起之前,该县各乡镇村社就已经形成了“扶智与扶志”百花齐放的格局。大河苗族乡、周家镇开展的“科技大讲堂”,仙峰苗族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堂”,麒麟苗族乡党委中心组开设“移动大课堂”学习教育平台,九丝城镇党委中心组利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僰城大学堂”狠抓学习教育,太平镇创新推出“十个一”活动……各类学堂教育结合实际、特色鲜明,形成了“堂堂有新意、人人有收获”的宣讲格局。
格局的形成,有赖于兴文县所组建的县级宣讲团、乡镇宣讲队、村级宣讲分队三级宣讲队伍,制定和及时更新联合宣讲“菜单”。而作为各类宣讲平台集大成者,“农民夜校”的“菜单”服务中,要讲什么、想听什么、谁来讲都由农民“点餐”。(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近日,四川省文化馆组织的第二届西南民歌展演活动在宜宾市兴文县举行,吸引了来自渝、滇、藏、桂、陕等6省(市、自治区)和四川部分市州的约200余名选手参加。西区文化馆打造的傈僳歌曲《戴喳德》,被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