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 六十万人脱贫 ——精准发力 宜宾脱贫攻坚进行时
[摘要]——精准发力 宜宾脱贫攻坚进行时
□本报记者 罗友莉
“现在已经进入了茵红李的冬季管理时期,我们家要修剪果树、防治病虫。”兴文县共乐镇福寿村的徐俊华这段时间忙着和妻子打理果树,“每年至少能增收3000元左右,有了正确的种植方法,日子会越来越好!”
徐俊华口中的“正确的种植方法”是从“农民夜校”中所学,作为普及致富技能、传播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宜宾的“农民夜校”引导了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初冬的阳光打在福寿村“农民夜校”的教室内、照在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的田间地头,也倾洒在了每一位村民身上,温润着每一颗渴望脱贫的跳动的心。
“菜单式”服务
锁定对象定策略
2014年,宜宾市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督查通报,全面清理,核实贫困村、贫困户信息及档案,做到档案齐全、信息完整、数据真实。“我就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高县沙河镇竹林村的曾成友最近也和徐俊华一样,忙着打理果树,从2014年至今,曾成友的年收入从2000元增加到了13800元,“我今年就能脱贫。”
明确方向、发展产业、加强学习、内生动力,这是曾成友脱贫致富的轨迹。而在2014年之前,曾成友还在脱贫路上找不到方向。通过“阳光识别”和“三比三看九不评”精准识别扶持对象,让和曾成友一样亟需帮助的贫困户有了盼头。而宜宾持续开展精准识别“回头六看”,更是精准了贫困对象,夯实了精准施策的基础,“找准、确定扶贫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脱贫计划,进行一对一的菜单式服务。”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大多数人眼中,扶贫工作是一块“硬骨头”,不好啃。而宜宾紧扣“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晰和筑牢了“科学制定规划、措施精准到户、着力造血扶贫、政策扶持兜底、防止脱贫反弹、强化主体担当”的总体取向和“脱贫是根本要求、不返贫是目标要求、达小康是最终要求”的目标要求以及“脱贫攻坚产业先行”理念,为脱贫攻坚把住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把扶贫工作这块“硬骨头”啃得津津有味。
如今,宜宾基本建立起贫困对象“六有”大数据信息系统,并扎实推进“五个一批”。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五个一批”中,宜宾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16.2万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8.87万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9.1万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8.4万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0.5万人。(下转第4版)
新闻推荐
9月8日,兴文县人民政府携手企业举办了以“情系苗乡·助推脱贫”为主题的“农业+旅游”推介活动。为全面落实省委对口帮扶、精准脱贫等要求,积极践行国企的社会责任,五粮液集团公司携手兴文县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