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兴文:旅游“+”四种方式有效脱贫 本报讯(邹霞 曹洋 记者 颜婧)9月30日,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永寿村贫困户谭平,向定点收购的专合社“上交”了180只乌鸡,进

四川日报 2016-10-07 00:00 大字

这180只乌鸡,专供兴文的“十一”旅游市场。今年以来,受益第一条过境高速公路宜叙路带来的高人气,兴文县围绕独特的生态风景和民族文化资源做大旅游产业,还从中“+”出了带动扶贫的四种有效方式,即“旅游商品生产助推脱贫”“景区带动乡村旅游”“景区带动贫困户就业”“景区带动旅游移民配套项目建设”。让谭平受益的,正是旅游商品生产助推脱贫的方式。

兴文县旅游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石海景区和僰王山景区今年以来人气爆棚,多个时间段客流量同比增长2至3倍,“人气带来商气,对贫困户们来说也是一个好机会。”

以“旅游商品生产助推脱贫”为例,就是在贫困村中挖掘民间手工艺品制作人才、种养人才等,开展旅游商品生产,通过相关专家、合作社、景区公司等多渠道来共同运营。“相关平台的统一打造、售卖,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就能增收。”目前,除了兴文山地乌骨鸡外,富有苗乡特色的竹编、草编等手工艺品和方竹笋等农特产品,已陆续包装成特色旅游商品。

今年8月,兴文石海镇与兴文石海旅游公司合作,举办了首届顺河村红粮节,“紧邻石海景区的贫困村,通过与旅游公司合作,在共同办节、合作建设露营基地等方式中,打造起新的旅游接待点。”顺河村村主任任必伦告诉记者,成规模的红粮种植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美景,镇政府负责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公司负责策划活动及线路打造,合力将游客从石海景区“引流”到顺河村,打出了顺河村“红粮节”品牌。

脱贫攻坚中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与景区开发建设结合起来。当地的坡地苗寨建设项目,专门划出一定区域给搬迁贫困户修建房屋,贫困户按统一风格要求完成修建和装饰,旅游部门及公司再培训贫困户,参与旅游配套服务经营。目前,具有苗族风情的旅游商品门店、旅游餐饮、住宿等已准备就绪。

下一步,兴文还将发展“景区带动‘农产品包\’”,贫困村将自种的农产品打造成为“产品包”,以一年为一个周期,通过与县内电商平台合作,接受城区客户订购。同时,将农户发展为民宿达标户,进一步拓宽增收途径。

新闻推荐

情系苗乡助推扶贫兴文携手企业举办“农旅”推介活动

9月8日,兴文县人民政府携手企业举办了以“情系苗乡·助推脱贫”为主题的“农业+旅游”推介活动。为全面落实省委对口帮扶、精准脱贫等要求,积极践行国企的社会责任,五粮液集团公司携手兴文县委、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