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贫困村播下“文化火种” 让贫困群众的口袋和脑袋同步富起来 宜宾市首期贫困村文化骨干培训班开班

宜宾日报 2016-09-02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秦莉萍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怎么来组织?”、“扩音系统静音时,交流声严重,怎么办?”8月30—31日, 由市文广局主办的首期贫困村文化骨干培训班上,宜宾市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用视频为学员详细讲解农村文化建设的实用知识。

此次培训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实施“文化扶志”的重要举措,旨在增强贫困地区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为贫困村种下一粒“文化火种”,组建一支文化队伍,为***注入文化新活力,让贫困群众的口袋和脑袋同步富起来。

130人参训

贫困村“文化能人”集体“充电”

130名贫困村文化骨干培训班的学员把市文化馆多功能厅坐得满满当当。这些来自贫困村的文化能人边听边记,有的还用手机把课程全部录了下来。“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老师讲的搬回去就能马上派上用场,所以能记就尽量多记些。”一位参训的学员说。

台下学员认真听、认真记,台上老师同样是认真教,耐心讲。

曾获全国“群文之星”荣誉称号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珙县民歌传承人罗建华授课的题目为《如何策划、组织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罗建华不仅为此次培训专门做了PPT,还收集了许多优秀村歌用于课堂展示。“听课的学员都来自贫困村,教好这些学员,让他们能用自己所学的技能影响基层贫困群众,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容不得我们一点马虎。”

两个月四期

培训涵盖全市471个贫困村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乡村文化能人、文艺骨干,让他们活跃在乡村,以此带动乡村文化繁荣。”在开班典礼上,宜宾市文广局党委书记、局长帅胤说,全市贫困村文化能人、文艺骨干培训班的举办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战略,实施文化扶贫的重要举措,旨在整合人才资源,培育文化能人,推进精准文化扶贫。全市贫困村文化能人、文艺骨干不仅要服务于贫困村文化建设,还要当好文化***带头人,为***注入文化新活力。

据了解,此次贫困村文化骨干培训共分为四期,第二期、第三期将于9月份开班,第四期也将于10月中旬完成,参培人员将涵盖宜宾市471个贫困村,确保全市所有的贫困村村村文化工作有人抓、文化活动有人策划组织,以达到丰富贫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按需培训

精准对应“扶智”与“扶志”

“这些培训非常实用,为我们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志气与智力,让贫困户精神上‘不贫穷\’,有效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提供了具体的方式、方法。”参加培训的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居坪村的罗德宣颇有感悟。

据了解,此次为期两天的培训共开设《广场舞(坝坝舞)》《聋哑人基本手语教学》《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基本操作》《电脑、音响等电子产品功能操作》《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开展》等五个方面的专题讲座。

“此次培训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通常命题化的培训方式,实现了按需培训,授课方式、内容与形式,结合***,并广泛征集参加培训的基层学员实际需求最终确定。”市文化馆馆长钟锰指出了此次培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

同时,市文广局和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第一期培训班活动结束后,还将根据学员反馈意见,调整丰富课程设置,不断提高文化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推广和普及群众文化,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闻推荐

兴文举行百村文艺巡演图片展

本报讯(周爽刘成媛记者罗雯心)10月13日,记者从兴文县文化馆获悉,日前百村文艺巡演图片展在兴文石海广场举行,一张张温暖人心的照片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据悉,自“千人走基层·同心助脱贫”兴文县20...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