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云甘露竞芬芳 屏山茶叶远飘香

宜宾日报 2020-01-17 00:41 大字

鸟瞰双峰茶园屏山岩门茶园风光茶果间作采茶姑娘茶园风光

□本报记者 郭晓娟

“形卷色翠耐冲泡,一杯冲来四座香”。

说起屏山茶,以“屏山炒青”为代表,经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而成的屏山名茶,在宜宾可谓是家喻户晓;而经前人不断探索,研制成的“屏山贡茶(荞坝茶)”“龙湖翠”“丹霞春露”“碧松针”“双峰碧玉”“金江碧螺”“君山毛尖”“荞坝碧芽”等一系列名优产品,也早已载誉于世,香飘海内外。

盛世宏开,东风劲吹。作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基地之一,屏山县先后被列为四川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生产基地。2019年,在举全县之力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该县茶叶生产工作克服了人手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困难,取得毛茶产量1.5万吨,实现品牌销售2030吨,比上年增加120吨,增长6.3%的好成绩。

未来5年内,屏山县茶园总面积将达到22万亩,并将重点致力于茶园生态建设和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建设,发展茶园生态旅游,提升标准化加工能力,争创国家驰名商标,使茶产量达到2万吨,产值25亿元。

立足生态

品质铸就品牌优

屏山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动植物种群丰富、生态条件优越,是发展绿色有机茶最适宜的地区,也造就了屏山茶叶天然的良好品质。

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近年来,屏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茶产业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着力打造。通过目标导向、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典型引路、完善服务等多项举措,整合资金、形成合力、成片规划、连片建设、集中发展,基本形成“三带六点”茶产业布局。同时,立足240平方公里富硒区、700平方公里足硒区做文章,狠抓富硒绿茶、生态抹茶、高档白茶(安吉白茶)发展,丰富屏山茶产品种类,屏山茶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

品质铸就品牌。“屏山炒青”绿茶先后获得1994年亚洲及太平洋经济贸易展示会金奖;1995年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国家科委、四川省政府“双新成果会”金奖等荣誉称号;以“龙湖翠”“水中韵”“岩门秀芽”“生态抹茶”“原林茶叶”等品牌为代表的屏山茶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深受消费者的认可;满园春色、岩门秀芽公司生产的红茶在江浙、北京等地的销量倍增;以龙井、中都白茶为代表的屏山早茶,在江浙沿海市场供不应求。

“屏山茶叶能够走出去,这与茶叶品质的提升是分不开的。”据屏山县农业农村局茶技站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屏山县已有万亩以上茶园的乡镇8个,茶叶年产量15000吨、产值20亿元。

多措并举

产业发展动能足

茶业发展,既离不开政策支持,也离不开技术指导和管理。近年来,屏山县多措并举,力促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建设标准化茶园基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茶产业的主要推广茶树品种,并根据不同的区域和海拔进行规划布局。重点推广“福选9号”“乌牛早”无性茶树良种,对其他品种的茶园逐年淘汰和更换。同时,鼓励和指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个人建立育苗基地。在龙华镇、中都镇培育良种茶苗育苗基地2个,每年为茶产业发展提供茶苗1500万株以上。

强化培训引导,提升“屏山炒青”质量。一是强化规范化管理,编制茶园规范化管理技术规程,从土、肥、水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病虫除治、修剪各方面进行规范和细化,从源头上提升屏山茶叶品质;二是强化培训,一方面强化茶叶加工企业培训,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改进工艺、提高加工技术,另一方面强化茶农培训,加强茶园标准化管理培训和规范采摘技术培训,引导茶农按照专合社、加工企业标准采摘鲜叶。

加快推进标准化加工厂建设。做好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规划,计划在屏山镇、大乘镇、锦屏镇等7个主要产茶乡镇,按要求分别新建或改造一家10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每年规划升级改造标准化加工车间15个。

加大茶产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2019年共计投入各类茶产业发展资金4320余万元,县级财政安排涉农整合项目资金,用于茶叶基地建设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支持企业融资和贷款,并给予贴息补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茶产业发展,主动为招商引资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气等问题,促进企业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茶叶企业主动进行厂房、设备改造、提升加工能力;茶农纷纷主动加入专合社,积极投入资金进行品种改良、扩大面积、使得茶园管理水平更高,鲜叶采摘更加标准。“企业+专合社+茶农”联系更加紧密,整个茶产业发展形势稳中向好、稳中有升,产业发展动能强劲。

融合发展

村民致富收入增

近年来,屏山县瞄准乡村振兴,促茶旅融合发展。2019年春茶期间,成功举办锦屏镇梨花节和炒青文化节,接待观光、体验游客3万余人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正成为该县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茶园面积已达21万亩;夏溪—屏边—龙华—锦屏—大乘—屏山等连片100公里茶叶产业带已形成;锦屏镇和屏山万亩茶叶产业生态旅游观光3A景区成功打造;岩门万亩生态茶园与叙州区天宫茶海连境打造为宜宾后花园4A景区……

如今,屏山的茶季,四处弥漫着茶叶的芬芳。而每年的3月以后,则是乡亲们忙碌的春茶采摘季节。

“山上可以摘茶叶,还可以加入专合社种茶树,这些都是钱呢!”在屏山县锦屏镇梯田茶海专合社采摘头茬春芽的村民肖大姐笑着告诉记者:“一天能摘5斤左右的茶叶,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钱。”

像肖大姐这样的茶农,在锦屏镇不在少数。据锦屏镇锦添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该专合社在采茶高峰期的45天至60天内,能解决近800人的就业问题,平时也能提供不少的岗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2019年,屏山实现毛茶产值9.96亿元,茶农人均增收534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屏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我们将始终聚焦脱贫攻坚,提升屏山炒青品牌,提高屏山茶产业知名度,以茶产业发展走出一条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让茶山变为金山银山,带动更多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据悉,下一步,屏山县还将围绕企业抱团发展,主动走出去开拓市场,修改完善《屏山县茶产业超常规发展意见》,尽快出台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助推屏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链接

屏山茶产业发展大事纪——

●1978年,县农机厂仿制炒茶机。

●1982年,开始试点茶场实行承包责任制。

●1983年,成立屏山县茶叶协会。

●1986年,由县人民政府组建,成立县茶叶生产领导小组,由县农委、农业局、粮食局、水务局等部门组成茶办室。

●1988年,富荣职业中学校长招收茶叶专业学生,后与屏山县茶技站联合办学。

●1985年,屏山茶开始采用塑料袋简易包装,1986年开始使用纸盒包装,1988年开发彩印包装,1992年开发礼品盒包装。

●1987年,组建岩门——黄山万亩茶园。

●1990年,开始制定茶叶的企业标准。

●1992年,屏山岩门片区5000亩茶园建造结束,并成立“岩门茶叶专业合作社”。

●2008年,“屏山炒青”获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

●2009年,“屏山炒青”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2010年,屏山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10年全国重点产茶县。

●2002年,屏山县被省农业厅评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基地”。

●2015年,屏山炒青获 “四川省著名商标证书”。

●2017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屏山炒青”品牌价值为10.01亿元人民币。

●2018年,屏山全县从事茶叶加工的茶企和专合社达94家。

●2019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1万亩,实现毛茶产值9.96亿元,茶农人均增收534元。

(本版图片由屏山县茶叶站提供)

新闻推荐

掌柜房里寻乡愁

清晨,初夏的一场夜雨把小镇浸润得更加宁静,让四川省屏山县龙华镇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更加诱人。很多时候,美,是寂静的。...

屏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屏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